缩略图

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赵金金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实验学校 河北省邯郸市 056600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跟不上”。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层教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因材施教理论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渊源。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三、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在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有些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认读和书写生字,而有些学生则在这方面存在困难;有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刻,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而有些学生则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优秀学生觉得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产生厌学情绪;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分层教学可以打破这种局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三) 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四、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学生分层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入学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将学生划分为 A(优秀)、B(中等)、C(基础薄弱)三个层次。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给学生贴上固定的标签。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层次,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 A 层学生,教学目标可以定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拓展阅读和写作,提高语文素养;对于 B 层学生,教学目标主要是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问题;对于 C 层学生,教学目标则侧重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A 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写作技巧,并进行仿写或创作;B 层学生要求他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回答相关问题;C 层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教学过程分层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提问、分层练习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提问时,对于C 层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基础性问题,让他们能够轻松回答,增强自信心;对于 B 层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于 ΔA 层学生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在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

(四)评价分层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分层教学需要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对于A 层学生,评价要注重对他们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评价,鼓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于 B 层学生,评价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 C 层学生,评价要以激励为主,注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对于 A 层学生可以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 B 层学生可以重点评价他们作文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对于 C 层学生则主要评价他们作文中的基本要素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五、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分层标准难以准确把握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准确分层。如果分层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匹配,影响教学效果。

2. 学生心理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被分到较低层次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解决对策

1. 科学分层 :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多个方面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层,如通过测试、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尽量使分层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要向学生说明分层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分层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

2. 关注学生心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分层观念。对于被分到较低层次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结论

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科学分层、关注学生心理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尝试和应用分层教学,不断探索和完善分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