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及防治地质对策

作者

苏毓龙 高俊林

1.142325198908180017 2.612722198802105399

引言: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突水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突水事故不仅会造成淹井、设备损坏等直接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质条件日益复杂,突水危险性也日益增大。因此,准确预测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地质对策,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层顶底板突水的影响因素

1.1 地质构造因素

地质构造是影响煤层顶底板突水的重要内在因素。断层、褶皱、裂隙等会破坏岩体完整性,降低其强度和隔水性能,为地下水运移和突水提供通道。比如,断层带破碎且富水,开采接近时易突水;褶皱轴部应力集中、岩体破碎,是突水薄弱部位。

1.2 岩性特征因素

煤层顶底板岩性显著影响突水危险性。一般而言,坚硬、完整、致密的岩层隔水好,突水危险小;软弱、破碎、裂隙发育的岩层隔水差,易突水。例如,泥岩、砂质泥岩可作相对隔水层,砂岩、砾岩透水性强,是突水通道。

1.3 水文地质条件因素

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煤层顶底板突水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含水层富水性、水压等,都会影响突水。当隔水层薄或有导水裂隙时,在水压作用下,地下水易涌入矿井。此外,地下水化学成分会影响岩体性质,进而影响突水危险性。

1.4 开采活动因素

煤矿开采活动是煤层顶底板突水的直接诱因。开采方法、强度、顺序等会改变岩体应力状态,导致顶底板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破坏隔水层完整性,增加突水可能。如长壁式开采时,顶板岩层垮落形成导水裂隙带,若穿透隔水层与上覆含水层沟通,就会引发突水。

二、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方法

2.1 地质分析法

地质分析法是通过对煤矿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现场地质调查,确定可能发生突水的地质部位和地质条件。具体步骤包括:收集煤矿的地质勘探报告、开采设计资料等;对煤矿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分析;绘制突水危险性分区图,标明可能发生突水的区域和危险程度。地质分析法具有简单、直观的优点,但预测结果受地质资料完整性和分析人员经验的影响较大。

2.2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中顶底板岩层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进行模拟分析,预测突水危险性。常用的数值模拟软件有 FLAC、ANSYS 等。通过建立煤矿地质模型,输入相关地质参数和开采参数,模拟开采过程中顶底板岩层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分析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和范围,判断是否会与含水层沟通引发突水。数值模拟法可以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预测结果较为准确,但需要准确的地质参数和合理的模型建立。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价方法,可用于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首先确定影响突水危险性的评价指标,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岩性特征、含水层富水性、水压等;然后根据各指标对突水危险性的影响程度,确定其权重;再建立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模糊评价;最后通过模糊运算得到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

2.4 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法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信息处理模型,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非线性映射等能力。可以利用历史突水事故数据和相关的地质、开采参数,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预测。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使其能够自动识别影响突水的关键因素,并建立输入参数与突水危险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神经网络法预测精度较高,但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

三、煤层顶底板突水防治地质对策

3.1 地质勘探与调查

加强煤矿开采前的地质勘探工作,详细查明煤矿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突水防治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在开采过程中,定期进行地质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调整防治措施。例如,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可能存在导水通道的区域进行详细探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3.2 留设防水煤柱

根据煤矿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留设防水煤柱。防水煤柱可以阻挡地下水的涌入,起到隔水的作用。在确定防水煤柱尺寸时,应考虑含水层的富水性、水压、煤层厚度、开采方法等因素,确保防水煤柱的稳定性。同时,应加强对防水煤柱的保护,严禁在防水煤柱内进行采掘活动。

3.3 注浆加固

注浆加固是一种常用的突水防治方法,通过向顶底板岩层中注入水泥浆、化学浆等浆液,填充岩层中的裂隙和孔隙,提高岩层的强度和隔水性能。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封堵导水通道,降低突水危险性。在进行注浆加固时,应根据岩层的地质条件和浆液的特性,合理确定注浆参数,如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等,确保注浆效果。

3.4 疏水降压

对于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可以采用疏水降压的方法降低水压,减少突水的可能性。通过钻孔将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排出,降低水压,使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水压差减小,从而降低突水的动力。在进行疏水降压时,应合理布置疏水钻孔,控制疏水量,避免因疏水过快导致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3.5 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煤层顶底板突水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顶底板岩层的位移、应力、水压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当监测参数超过预警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采用多种监测手段,如水位监测、应力监测、位移监测等,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

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及防治地质对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煤层顶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地质分析法、数值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神经网络法等多种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突水危险性。根据预测结果,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采取地质勘探与调查、留设防水煤柱、注浆加固、疏水降压、监测预警等防治地质对策,能够有效降低突水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及防治地质对策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突水机理的研究,深入揭示突水的内在规律,为预测和防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应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提高突水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和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同时,应加强煤矿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突水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田凡凡 . 苗庄煤矿 15-3 号煤层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 [D].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2] 李鹏 . 浅析煤层顶底板突水成因及影响因素 [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45(03):3-4+8.

[3] 崔凯. 横沟井田顶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D]. 西安科技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