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多元实施路径探究

作者

杨业展

肇庆市地质中学 5260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其是教育事业核心,对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指明方向,广东省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但当前立德树人工作存在育人理念与实践脱节、课程体系与价值引导融合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多元实施路径,构建育人体系,深化课程协同创新,对推进教育强国、落实任务及广东建设教育强省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意义

(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德树人体现党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深化该任务是贯彻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二十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等。实施立德树人任务关系到培养时代新人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是落实从严治党、推进教育系统党建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办学方向、落实任务的重要保障。

(二)落实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改革指明方向。立德树人把握了教育本质,彰显中国特色。总书记强调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形成育人格局。深化立德树人任务是践行教育思想、落实“九个坚持”的体现,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指导意义。

(三)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改革核心任务。深入实施立德树人任务为其奠定价值基础、提供方向引领。通过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深化立德树人工作有助于转变理念、创新模式、推动改革、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立德树人是提升质量、推进公平、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支撑。

(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抉择

建设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基础工程。深化实施立德树人任务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意义。通过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深化立德树人工作有利于构建特色教育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该工作体现我国教育价值追求和优势,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的现实困境

(一)育人理念与实践创新脱节

立德树人工作中,育人理念与实践明显脱节。部分学校对立德树人认识停留在口号,传统知识传授模式主导,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与情感体验。部分学校重升学率轻品德培养,教学缺人文关怀,创新实践流于形式,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难以达预期目标。

(二)课程体系与价值引导缺乏融合

当前课程体系建设中,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融合不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不佳,德育与专业课程割裂,教材体系滞后,学科教学轻价值观培养,课堂和网络课程价值引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通识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影响课程育人实效,制约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三)教师队伍与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整体育人能力需提升。部分教师对立德树人职责认识不足,思政素质和师德修养参差不齐,培训和评价体系不完善,职业倦怠普遍,队伍结构不合理,工作量大,专业发展支持不够,影响育人工作质量和效果。

(四)多元协同与育人机制不够健全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家校沟通不畅,社会育人资源整合不足,校际协作和部门协同不够,学校内部机制僵化,社区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网络育人环境治理不力,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育人资源难以整合,多方协同格局难以形成。

三、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构建全面育人体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健全五育并举机制。德育强化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推进与学科融合;智育创新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体育树立健康理念,开齐课程;美育以美育人,加强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强化实践,开展技能培训。建立五育评价体系,整合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模式,完善评价机制促学生发展。

(二)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

推进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要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与改革,强化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完善教学体系,建立统筹、研究与评价机制。构建校院两级体系,形成合力,发挥示范项目引领作用。

(三)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构建协同育人格局,要健全三方联动机制。学校发挥主导,建立家校交流平台,提升家长能力;加强与社会合作,整合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构建网络育人体系,规范校外机构,完善评价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拓展育人视野。

(四)加强教师队伍立德树人能力建设

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开展培训与教研,建立工作室与培养计划。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思政与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支持与交流系统,促进高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

(五)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引导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改革方式方法。完善学生、学校、教师、学科评价标准,纳入思政内容;建立多元评价与监测体系,运用结果发挥导向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创新方式提高效率。

(六)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要完善治理体系。健全法规,完善决策、督导、资源配置等机制,保障教育质量与安全,促进开放合作与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治理能力。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和建设教育强国战略选择,深入研究实施路径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意义重大。当前,立德树人工作存在育人理念与实践脱节、课程与价值引导缺融合、教师育人能力待提升、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全面发展育人体系,深化思政协同创新,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此外,还需健全体制机制等,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丹 . 新时代高校 " 立德树人 " 根本任务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与实践路径 [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40(3):5-12.

[2] 韩健文, 谢洪波, 蒋茵婕.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6):30-32. DOI:10.19865/j.cnki.xxdj.2021.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