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系统开发

作者

杨敬阳 尹亚辉

410728199302113011 410526199111016987

引言

电力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危险性高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如高空作业、电气设备操作、交叉作业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检查和经验判断,难以实现对施工安全风险的实时、动态评估和预警。因此,开发一套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信息沟通方面,施工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低、准确性差,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导致安全管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现场动态,影响安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其次,在风险评估方面,传统方法多采用静态评估模型,仅依据固定标准或历史经验进行判断,无法反映施工现场动态变化的风险特征,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需求。再次,预警机制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现有的预警手段往往依赖人工识别和事后反馈,缺乏智能化预警工具支持,导致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增加了事故发生概率。最后,在数据支撑方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安全相关数据未能有效采集、整合与分析,数据利用率低,缺乏系统性的数据挖掘与建模能力,难以揭示风险演化规律,限制了安全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风险评估模块、预警模块、决策支持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人员信息、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等。风险评估模块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运用动态评估方法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实时评估。预警模块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决策支持模块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建议,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系统的用户、权限、数据等进行管理。

2.2 数据流程设计

数据从采集设备或人工输入进入系统后,首先进入数据预处理环节,包括数据清洗、格式标准化和异常值识别,以确保数据质量。随后,经过处理的数据被传输至风险评估模块,结合动态评估模型进行实时分析,输出风险等级与风险源分布。评估结果同步反馈至预警模块和决策支持模块。预警模块依据预设的阈值和规则,生成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并通过短信、APP 推送或声光信号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决策支持模块则结合历史数据与当前风险态势,提供处置建议和应急预案。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权限分配、操作日志记录及数据备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与信息安全。

三、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方法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因素权重确定

构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需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核心维度入手。人员因素涵盖安全意识、操作技能与健康状况;设备因素包括机械状态、维护水平及使用规范;环境因素涉及天气、地形及作业条件;管理因素则包含制度完善性、监管力度与应急预案。采用层次分析法(AHA)确定权重时,首先通过专家经验构建判断矩阵,再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出各因素在整体风险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实现对风险来源的量化识别与优先级划分。

3.2 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需先对多源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不同维度数据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包含人员操作规范性、设备运行稳定性、环境安全性和管理有效性等指标的评价体系,并设定相应的隶属函数,实现定性因素的定量转化。随后,将各指标的实际值输入模糊评价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矩阵,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综合评价值。根据预设的阈值区间,将综合评价值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级,分别对应绿色、黄色和红色预警信号。该模型实现了对施工现场安全状态的实时感知与风险等级识别,为后续预警响应和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实证案例分析

选取某电力工程施工项目作为实证案例,运用上述动态评估方法对该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项目涵盖变电站建设与输电线路架设,施工周期长、工序复杂。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人员定位、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结合视频监控与人工巡检信息,形成多源风险数据集。经动态模型计算,识别出基础施工阶段因地质松软导致的中风险预警,组塔作业期因高空作业不规范引发的高风险事件。评估结果与现场实际风险分布高度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在复杂场景下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四、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实现机制

4.1 预警规则的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施工安全管理要求,预警规则的制定可拆解为三个层面:一是预警等级划分,依据风险量化阈值设定低、中、高三级,分别对应绿色、黄色、红色预警信号;二是预警内容设计,明确风险类型、发生位置、严重程度及建议处置措施;三是发布机制设定,通过系统自动判断风险等级,触发短信、邮件、APP 推送等多渠道通知方式,确保信息及时传达至相关责任人,实现快速响应与闭环管理。

4.2 预警信息的发布与处理

预警系统依据预设规则实时生成预警信息,并通过短信、邮件、APP 推送等方式发送至管理人员、现场负责人及施工人员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收到预警后,相关人员须立即核实现场情况,按处置建议采取整改措施,如暂停高风险作业、加强防护措施或调整施工方案。系统同步记录预警发布时间、处理进度与闭环结果,并生成处理日志,便于后续责任追溯与管理优化,实现从风险识别到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五、系统应用效果展望

该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系统的应用,将有效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系统通过实时采集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及设备状态等多维数据,结合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动态分析,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并分级预警,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其决策支持功能基于历史事故数据与行业规范,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快速的风险应对方案,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与准确性。同时,系统具备完善的数据管理与趋势分析能力,能够挖掘风险发生规律,辅助企业优化施工流程、制定预防策略,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结论

本文开发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系统,结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理论,实现了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实时、动态评估和预警。通过实证案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该系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如增加智能分析和预测功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洪超.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与施工安全控制措施[J]. 张江科技评论 ,2024,(10):66-68.

[2] 贾剑锋 , 吕国芳 , 王宝山 .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J]. 电站系统工程 ,2024,40(05):77-78.

[3] 杨珊 .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J]. 科学技术创新 ,2023,(2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