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干部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责任与实践
王倩玉
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航空港分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1 政工干部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核心责任界定
1.1 思想引领责任:从“认知传递”到“价值认同”
一方面,需结合群众思想动态,将交通安全与“家庭幸福”“社会责任”等情感价值绑定,通过案例解读、情感共鸣,让公众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误区,开展靶向思想疏导,破除侥幸心理,培育“安全即责任”的价值共识。
例如,在农村地区,政工干部可结合村民“重农活轻安全”的思想特点,通过“田间宣讲会”“农村大喇叭”等形式,将交通事故案例与“秋收安全”“接送孩子安全”等实际需求结合,让安全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在企业,可围绕“员工安全 Σ=Σ 企业稳定”的逻辑,将交通安全纳入员工思想教育,强化“个人安全与家庭、企业紧密相关”的认知。
1.2 组织统筹责任:从“分散宣传”到“协同联动”
交通安全宣传涉及公安、社区、学校、企业等多主体,政工干部的重要责任是搭建“协同联动”的组织网络,破解“各自为战”的困境。一是横向协调,推动公安交管部门与基层组织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宣传分工;二是纵向贯通,在单位、社区内部构建“政工干部牵头 + 骨干党员带头 + 群众志愿者参与”的宣传梯队,确保宣传覆盖无死角;三是资源整合,统筹利用宣传栏、活动室、新媒体平台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宣传资源利用率。
以某国企为例,政工干部牵头成立“交通安全宣传小组”,联合安监部门制定《员工交通安全宣传方案》,将宣传任务分解至各部门党支部,每月开展“支部交通安全学习日”,同时协调当地交警大队进企业开展“事故案例展”,半年内企业员工交通违规率下降 45% ,实现“分散资源”向“聚合效能”的转变。
1.3 内容创新责任:从“同质化”到“精准化”
当前交通安全宣传内容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政工干部需承担“内容创新”责任,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定制宣传内容与形式。对老年人,需避免复杂条文,采用“漫画手册”“方言短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对青年群体,可结合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态,设计“交通安全挑战赛”“违规行为情景剧”等互动内容;对新业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可联合行业协会,将宣传融入“岗前培训”“月度例会”,聚焦“疲劳驾驶”“闯红灯”等高频违规行为。
此外,政工干部还需注重“场景化内容设计”,例如在学校开学季,围绕“校园周边安全”设计“过马路模拟演练”;在节假日,针对“自驾出行”设计“高速安全须知”宣传页,让宣传内容与群众实际需求高度契合。
1.4 效果落地责任:从“活动开展”到“行为转化”
宣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行为转化”,政工干部需承担“效果落地”的责任,建立“宣传 - 跟踪 - 反馈”的闭环机制。一是跟踪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路口观察、群众访谈等方式,定期评估宣传后公众的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变率(如闯红灯次数减少、安全带使用率提升);二是问题整改,针对宣传效果不佳的领域(如某社区老年人违规过马路未改善),及时调整宣传方式;三是长效巩固,将交通安全宣传纳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考核,避免“一阵风”式宣传,确保效果持续落地。
2 政工干部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实践路径探索
2.1 “靶向式”宣传:聚焦重点群体精准发力
政工干部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针对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宣传。以农村地区为例,政工干部可联合村“两委”,开展“三个一”行动:一是“一次家庭走访”,逐户发放《农村交通安全手册》,重点提醒“农用三轮车不能载人”;二是“一场文艺汇演”,编排包含交通安全内容的小品、快板,在村文化广场演出;三是“一支劝导队伍”,组织党员志愿者在村口、学校周边路口开展劝导,及时制止违规行为。
针对外卖骑手群体,某市社区政工干部联合外卖平台党支部,推出“安全积分制”:骑手参与交通安全培训、遵守交通规则可积累积分,积分可兑换体检券、休息补贴,同时在骑手驿站设置“交通安全角”,张贴违规案例海报,半年内该区域外卖骑手事故率下降 32%c 。
2.2 “场景化”融入:让宣传走进日常生活
政工干部需打破“会议室宣讲”的局限,将宣传融入群众日常场景。在社区,可利用“社区议事会”“邻里节”等活动,插入交通安全话题讨论,例如在“邻里聚餐”时,由政工干部发起“酒后不开车”倡议,签订《家庭交通安全承诺书》;在单位,可将交通安全融入“职工运动会”,设置“安全知识接力赛”“模拟过马路游戏”等环节,让员工在互动中学习;在学校,可联合思政教师,将交通安全纳入“开学第一课”,通过“交通安全情景剧”“手绘安全海报”等形式,培育青少年安全习惯。
某社区政工干部还创新“电梯宣传”模式,在居民楼电梯内张贴“1 分钟交通安全小贴士”,利用居民等待电梯的碎片时间传递安全知识,居民反馈“每天看一眼,慢慢就记住了”。
2.3 “长效化”赋能:构建持续宣传机制
政工干部需推动交通安全宣传从“阶段性活动”转向“常态化工作”。一是建立“宣传责任制”,将辖区划分为“责任网格”,每个网格由 1 名政工干部 +2 名党员志愿者负责,定期开展宣传;二是融入“考核体系”,在机关单位、企业,将交通安全宣传成效纳入“党支部考核”“员工评优”,在社区纳入“文明家庭评选”,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三是搭建“反馈平台”,通过社区微信群、单位意见箱等渠道,收集群众对交通安全宣传的建议(如“希望增加夜间安全宣传”),及时优化宣传方案。
例如,某企业政工干部将交通安全纳入“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每月分析员工交通违规情况,对违规员工开展“一对一”思想谈话,同时将“无交通违规”作为“优秀员工”评选的必要条件,一年后企业员工交通违规率下降58% ,形成“宣传 - 考核- 反馈”的长效机制。
2.4 实践成效与启示
从多地实践来看,政工干部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后,宣传效果显著提升。以某地级市为例,2024 年该市组织2000 余名政工干部下沉基层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通过“靶向宣传”“场景融入”等措施,全市公众交通安全知识知晓率从 65% 提升至 88% ,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 29% ,外卖骑手违规率下降 35%∘ 这一成效表明,政工干部的参与能够有效破解传统宣传的痛点,提升宣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从实践中可得出三点启示:一是“思想引领是核心”,政工干部需始终围绕“培育安全价值认同”开展工作,才能实现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的转变;二是“群众路线是关键”,只有贴近群众需求、融入群众生活,宣传才能真正“入脑入心”;三是“长效机制是保障”,需通过组织统筹、考核激励,确保宣传工作持续发力,避免“形式主义”。
3 结束语
政工干部在交通安全宣传中承担着思想引领、组织统筹、内容创新、效果落地的核心责任,其实践创新能够为交通安全宣传注入“思想穿透力”与“群众凝聚力”。未来,政工干部需进一步强化“精准思维”,结合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推动宣传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升级;同时,加强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新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最终构建“政工引领、群众参与、长效保障”的交通安全宣传新格局,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 . 浅析政工工作在公共交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J]. 山东国资 ,2024, (05): 103-104.
[2] 王健 . 如何提高交通运输部门政工干部素质 [J]. 办公室业务 , 2019, (24):40-41.
[3] 戴志东 . 论如何加强交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J]. 山西青年 , 2019, (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