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教联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作者

林小燕

汕头市澄海第三实验小学  515800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国家发展的根基。而育人的核心在于协同与综合,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力量不应再是割裂的,而应当形成一种合力。家校社“教联体”育人模式的提出,正是响应新时代全面素质教育的号召,旨在通过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一、家校社“教联体”育人模式的内涵

“家校社教联体”育人模式,顾名思义,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通过合作和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教育主体在育人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但互补的教育责任。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负责提供情感支持和基本生活教育;学校则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同时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社会则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与角色模型,丰富孩子的成长环境。

2、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教育模式多以课堂为主,而家校社“教联体”模式则强调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合作,教育内容不仅仅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合作机制的构建

家校社的合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沟通与协作,而需要建立系统的合作机制。包括信息共享、定期交流、家长学校联动、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等,确保三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二、家校社“教联体”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1、建立家校社互动平台

在家校社互动平台的建设方面,传统的家校沟通形式通常局限于家长会和家访,这些方式虽然有效,但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们依赖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往往只能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交流,而“教联体”模式的核心就是要打破这些局限,搭建一个更加开放和高效的平台。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一个线上互动平台,让家长、学校与社会机构都能在平台上交流和共享信息。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在平台上发布学生的在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安排等信息,这样家长不仅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动态,还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时,平台也可以为社会教育资源提供入口,社会教育机构能够通过该平台发布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举例来说,在某些城市,已有学校通过线上平台与社区合作,提供环保志愿活动、社会服务等,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并鼓励孩子参与。

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的起点,其重要性在“教联体”模式中被充分体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孩子学习行为的引导,更是情感教育、价值观塑造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教育培训班,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教育方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邀请心理学专家为家长提供关于儿童成长、情感管理、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叛逆等常见问题。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家长的教育素质,还能够有效解决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在一些学校,社会各界还可以提供额外的教育咨询与实践支持,帮助家长与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例如,学校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定期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

3、加强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家校社“教联体”育人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密切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公益事业等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某些学校,学生被鼓励参与到社区卫生清理、老人院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这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运作,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能够获得课堂之外的实践知识,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领导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4、构建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在“教联体”育人模式中,评价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传统教育评价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因此,在家校社合作的教育模式下,评价体系应该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确保学生在品德、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评价。家校社三方的共同参与,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尤其是品德、情感和社会能力等非学业因素的培养。例如,在某些学校,教师与家长共同评定孩子的成长进步,家庭和学校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最终形成多维度的学生评价报告。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家校社三方的互动与合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成长反馈,帮助学生在学业之外的领域同样取得进步。

结语

家校社“教联体”育人模式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路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深度合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更加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机制,推动这一模式的落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糜丽娜.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 [J]. 华夏教师 , 2024, (33).

[2]刘志慧,陈奕萍.“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家校社共同体路径分析 [J].华夏教师 , 202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