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探索
孙辉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第一小学 110041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革,需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应新时代教学观念与学生需求来对教学活动与形式进行优化变革,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让学生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且主体作用得到保障,通过将新课程标准下各类核心素养概念融入每门课程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育基本原理予以剖析并提出多种创新性教学策略,为相关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一、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教育理念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侧重于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状况,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且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失了兴趣,同时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仅停留在肤浅层面,缺乏举一反三能力,无法有效应用知识也难体会到数学乐趣;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教师将学生置于课堂核心位置,充分尊重其个性、最大程度挖掘其潜力的做法,让学生更喜爱数学、更积极主动学习从而体验到数学乐趣。
(二)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的结合
在新课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课程目标由单纯地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转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它包括数学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并使其终身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相统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与新课标相适应。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路径分析
(一)联系生活,加强知识运用
学习数学知识重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此彰显其真正价值、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并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故而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回归生活,契合新课程标准对教育的要求。
比如说,老师教《折线统计图》这门课的时候,可以展示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来解决问题。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份家庭开支的数据,让他们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然后,学生通过这个图分析这家人的收支情况,找出问题,想想解决办法。在这样的问题场景里,学生要汇总各项开支和收入的数据,再画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这个图表,能发现老师设定场景里这家人开支太高,然后仔细分析哪方面花得多,以及怎么改进。所以,按新课程标准,联系生活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用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给小学数学教育提了更高要求,强调得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调动他们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能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以在实践中得革新课堂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咱们国家传统教学里,老师一般占主导,直接把知识灌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学。这样教,学生可能对数学没太大兴趣,时间长了,学习热情就慢慢降下来了。而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老师改变老教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新课程改革还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场景。讲“认识图形”时,老师可以这么设计场景:“老师在桌上放了个圆形,你把它画出来。”这样做,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次,依据小学生喜爱玩耍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在数学课上开展一些趣味游戏以营造轻松愉快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其在有效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基础上提升对数学认知的情况下,可提出“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比如说,在教“混合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组织解题比赛。给学生展示不同的混合运算练习题,再设个倒计时,让学生单人或者分组参加解题竞赛,形成更多样、更健康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比赛里,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让他们能以好心态参与各种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予以简单化处理,把枯燥内容以游戏形式呈现得更具趣味性,借此用游戏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拉近师生距离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四)布置生活作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更是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中需要具备的相应能力,关乎到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而在如今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生活作业的方式来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以此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生活作业布置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的能力特点来进行有效布置,从而发挥出生活作业的真实效用。例如教师在进行《负数》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布置一项寻找生活中负数的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负数的概念来寻找生活中的负数,并且能够将这些负数代表的真实含义进行解释,以此来加强学生概念理解、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可以解释“-5℃”是指零下 5 摄氏度,这也是负数的一种表示。或者学生可以将负债进行列举进行解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能够结合负数概念以及生活实际来更全面的理解负数,以此来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完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小学数学老师要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培养学生终身学数学的意识和关键能力当作主要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把育人目标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不断扩大学生学数学的范围,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在轻松氛围里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吕秀俊. 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6(S2):3.
[2] 陈艺 .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 [J]. 中国校外 教 育 ( 中 旬 刊 ), 2014, 000(005):90-90.DOI:10.3969/j.issn.1004-8502(z).2014.05.103.
[3] 陈勇 .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 [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 201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