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乳腺癌患者如何科学运动促康复

作者

高晋丽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乳腺癌治疗虽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放化疗、手术及药物治疗常带来体力下降、关节僵硬、淋巴水肿及心理负担等问题。科学的运动康复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体能,还能改善情绪、降低复发风险。通过循序渐进、个体化的运动安排,乳腺癌患者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本篇将从运动必要性、运动形式选择、运动注意事项、心理作用和生活融合等多个角度展开,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康复运动理念。

1. 运动对乳腺癌康复的重要性

1.1 改善身体功能

乳腺癌手术常涉及乳腺及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可能出现活动受限或水肿。适量的康复运动能有效改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避免手臂僵硬。研究显示,逐步进行肩关节活动练习可明显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帮助身体排出代谢废物,从而增强组织修复能力。

1.2 减轻治疗副作用

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常引起疲劳、体重增加及骨密度下降。运动通过提高心肺功能和新陈代谢,能缓解疲劳感,维持骨骼健康,减少体重异常增长。特别是耐力训练与负重运动结合,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运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药物带来的消化不良或便秘。

1.3 降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规律运动可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尤其是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累计 150 分钟以上,效果更为显著。运动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作用,同时改善免疫功能,使机体更有能力抵御肿瘤的再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2. 适合乳腺癌患者的运动类型

2.1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乳腺癌患者康复的核心内容。常见形式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其特点是节奏均匀、可持续进行,能够有效提高心肺耐力。患者应从低强度开始,如每天散步 15 分钟,逐渐增加至 30-45 分钟。研究显示,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疲劳感,改善睡眠质量。

2.2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能增强肌肉群,提升基础代谢率,预防肥胖和骨质疏松。患者可选择哑铃、弹力带或自身体重训练,如深蹲、墙壁俯卧撑等。需要注意的是,初期不宜使用过重的负荷,应循序渐进,每周 2-3 次,每次 10-15 分钟。特别是手术侧上肢,应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牵拉。

2.3 柔韧与平衡训练

柔韧训练包括伸展操、瑜伽和太极等,能够增加关节灵活性,减少粘连。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缓慢抬腿等,有助于预防跌倒,尤其适合年长患者。这类运动还能舒缓情绪,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每天10-20分钟的拉伸或瑜伽练习,就能对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心理状态起到积极作用。

3. 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运动前健康评估

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患者应进行全面体检,尤其是心肺功能和骨密度检测。若存在心脏疾病、严重骨质疏松或明显淋巴水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通过个体化评估,可避免运动风险,保证康复过程安全有效。

3.2 控制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需根据患者体质调整。判断强度是否适宜的简便方法是“谈话测试”: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轻松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强度适中。过度运动可能导致疲劳积累或加重手臂水肿,因此患者要学会倾听身体信号,一旦出现头晕、心悸或异常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3.3 关注手术区域

乳腺癌手术切口及腋下淋巴清扫部位需特别保护。早期运动应以温和拉伸和轻度活动为主,避免提重物或大幅度甩臂。若出现切口渗液或红肿,应暂停运动并及时复诊。康复过程中,可逐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但要确保动作缓慢,避免损伤疤痕组织。患者可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训练,配合呼吸调节,使运动更放松,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有助于恢复上肢灵活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4. 运动对心理康复的积极作用

4.1 缓解焦虑与抑郁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运动能通过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带来愉悦感,从而缓解情绪低落。研究显示,坚持每周 3-4 次的有氧运动,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焦虑评分,提高心理韧性。除了化学物质的作用,规律运动还能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不再过度聚焦于疾病本身,进而形成积极心态。长期下来,运动逐渐成为一种心理支撑,使患者在康复之路上减少负面情绪的困扰。

4.2 提升自我效能感

康复运动让患者在逐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重拾掌控感和自信心。通过记录运动时长或完成次数,患者能直观感受到身体变化,这种积极反馈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继续康复的动力。比如,刚开始时可能只能坚持散步10 分钟,但逐渐能达到 30 分钟甚至更久,这一进步会增强“我能做到”的信念。随着身体机能改善,患者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也会提高,从而更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计划。

4.3 增进社交互动

集体运动或康复训练班为患者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与同伴共同锻炼,患者能分享经验、互相鼓励,从而减轻孤独感。特别是参与太极、广场舞或康复小组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获得情感支持,为康复之路增加更多温暖力量。在这种氛围下,患者能够结识新朋友,获得群体归属感。社交互动不仅能缓解孤独,还能激发运动坚持的动力,使康复过程更具持续性和愉悦性。

5.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5.1 家庭环境中的运动

患者可以在家中布置简易运动角,如准备瑜伽垫、弹力带、轻哑铃等,方便日常锻炼。家务活动如扫地、擦桌子、整理房间,也是一种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活力。合理利用家庭空间和物品,能让运动更易坚持。

5.2 工作与运动的平衡

对于已重返工作的患者,应在日常工作间隙安排短时运动,如上下楼梯、站立伸展或步行会议。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不仅能缓解久坐疲劳,还能增加每日能量消耗。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加班或熬夜,也是保持体力和运动效果的重要前提。

5.3 户外活动与自然疗愈

户外运动能结合新鲜空气和阳光的益处。患者可选择晨跑、快走或轻松骑行,在自然环境中感受身心放松。阳光照射还能促进维生素 D 合成,帮助骨骼健康。定期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或公园散步,不仅提升体能,还能带来情绪上的积极体验。

结语

乳腺癌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运动不仅仅是身体功能恢复的辅助手段,更是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规律、科学的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减轻治疗副作用、预防体重异常,同时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运动还能带来愉悦感,缓解焦虑和抑郁,帮助患者重拾自信,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居家简易锻炼、户外散步,还是参加康复小组活动,只要坚持适度并结合医生指导,患者都能在运动中感受到身体的活力和心理的支持,从而更好地迎接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