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分析
王猛
兴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肥城市 271600
一、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气系统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其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工程的竣工验收,更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节能、高效运行密切相关。电气施工涵盖从管线预埋到设备调试的多个环节,涉及强电、弱电、消防电气等多个系统,工序衔接紧密,技术规范严格。近年来,因电气施工工序控制不当导致的短路故障、接地不良、设备运行异常等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返工成本,还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电气施工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机电安装工程整体质量的核心任务。
二、电气施工关键工序及控制要点
(一)管线敷设工序
管线敷设是电气施工基础,影响后续电缆敷设和设备安装质量。核心控制要点如下:
材料质量把控:严格检查管材、管件规格型号、材质证明及外观质量。如焊接钢管无裂缝、锈蚀,镀锌钢管镀锌层均匀完整,PVC 管壁厚和抗压强度符合要求,不使用劣质管材。材料进场抽样送检,不合格严禁使用。
敷设路径规划:依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确定管线走向,避免与其他管线冲突。管线转弯弯曲半径符合要求,确保电缆穿线顺畅;埋地管线埋在冻土层以下,距地面深度不小于 0.7 米,穿越道路加保护套管。
连接工艺控制:钢管丝扣连接时,丝扣长度不小于管接头的 1/2 ,接口做好跨接地线焊接;PVC 管胶水连接时,接口清理干净并涂抹均匀,固化后固定,防止渗漏。如某商业综合体因 PVC 线管接口未密封,雨水渗入致电缆绝缘层受损、短路,返工成本增加 20 万元。
(二)电缆敷设工序
电缆是电气系统“血管”,其敷设质量影响电力传输安全稳定。控制要点如下:
电缆选型与检验:按设计图纸核对电缆型号、截面、电压等级,检查外观缺陷,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如消防配电线路用耐火电缆,截面不小于 4mm²,避免选型错误影响消防系统可靠性。
敷设过程控制:电缆敷设前清理管内杂物,穿线用牵引绳缓慢拉动,避免损伤绝缘层;多根电缆并行保持间距均匀,动力与控制电缆分层敷设,防止电磁干扰。高层建筑垂直敷设时每层楼板处固定,避免接头受力断裂。
终端处理工艺:电缆终端头制作严格按工艺标准,剥切绝缘层不损伤线芯,压接端子牢固,绝缘包扎严密防潮。如某办公楼因电缆终端头密封不良,水汽侵入致相间短路、整层停电,检测发现制作时未用密封胶,仅用绝缘胶带缠绕。
(三)配电箱(柜)安装工序
配电箱(柜)是电气系统的控制中心,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用电安全。控制要点包括:
箱体固定与接地:配电箱(柜)安装位置需符合设计要求,距地面高度一般为 1.5 米(明装)或 1.2 米(暗装),安装应牢固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5mm/m。箱体需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金属箱体与PE 线的连接点不少于 2 处,确保漏电时能快速跳闸保护。
内部接线规范:箱内导线排列整齐,相线、零线、PE 线需分色敷设(相线用黄、绿、红色,零线用蓝色,PE 线用黄绿双色);导线连接需采用铜鼻子压接,严禁铰接,每个接线端子最多连接 2 根导线,且导线预留长度为箱体周长的1/2,便于后期维护。
元器件安装校验:断路器、接触器等元器件型号需与设计一致,动作特性需符合要求(如漏电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 ,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安装后需进行通断测试,确保分合闸灵活,指示灯、仪表显示正常。某住宅小区项目中,因配电箱内漏电断路器参数错误(动作电流 500mA),住户发生触电时未能及时跳闸,造成人员受伤。
(四)接地系统施工工序
接地系统是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防线,控制要点如下:
接地体安装:接地体材质选用热镀锌角钢( 50×50×5mm )或钢管,长度不小于 2.5 米,打入地下后顶部距地面不小于 0.6 米,多根接地体之间间距不小于 5 米,并用扁钢焊接连接成网。焊接处需进行防腐处理(先刷防锈漆,再涂沥青),防止锈蚀影响接地效果。
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系统施工完成后,需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若电阻值超标,需增加接地体数量或采用降阻剂,某数据中心项目通过添加膨润土降阻剂,将接地电阻从 8Ω 降至 2.5Ω,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等电位联结: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钢结构、电梯轨道等需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形成等电位网络,卫生间等潮湿场所需设置局部等电位箱,将金属浴缸、毛巾架等与 PE 线连接,防止电位差导致触电。
(五)电气调试工序
电气调试是检验施工质量的最终环节,通过模拟运行排查潜在问题。调试内容及控制要点包括:
绝缘电阻测试:对所有电气设备、线路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电机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0.5MΩ,配电线路绝缘电阻不小于 0.5MΩ,测试时需断开所有设备电源,避免测试电压损坏元器件。
通电试运行:分系统进行通电测试,先空载试运行,检查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是否正常,再带负荷试运行,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如电机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响,灯具照明是否正常)。某工业厂房项目中,风机电机试运行时发现电流超标,经检查为接线错误导致相序反接,调整后恢复正常。
联动调试:对于消防、安防等联动系统,需测试设备间的联动功能,如火灾报警后排烟风机自动启动、防火卷帘自动下降,确保各系统协调工作。调试过程需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直至所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三、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前,技术人员需向作业班组进行详细交底,明确各工序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结合 BIM 技术模拟施工流程,直观展示管线交叉、设备安装的关键节点,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施工错误。交底内容需形成书面记录,双方签字确认,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二)加强过程监督检查
建立“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作业人员完成一道工序后先自检,合格后由班组互检,最后由质检员专检。重点检查隐蔽工程(如埋地管线、接地体焊接),检查合格后方可隐蔽,并拍摄影像资料存档。对关键工序(如电缆终端头制作、配电箱接线)实行“样板引路”,先制作样板经验收合格后再全面施工。
(三)强化人员技能培训
电气施工对作业人员技能要求较高,需定期组织培训,内容包括新工艺、新规范、安全操作技能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针对电缆敷设、接地焊接等关键工序,开展实操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熟练度,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
四、结论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关键工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核心,管线敷设、电缆敷设、配电箱安装、接地系统施工及电气调试等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严格把控材料质量、规范施工工艺、加强过程监督、完善技术交底,可有效降低质量风险,提升电气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的发展,电气施工技术将不断升级,施工企业需持续学习新技术、新标准,优化关键工序控制方法,推动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质量迈向更高水平,为建筑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虎林 .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分析 [J]. 散装水泥 ,2025,(02):136-138.
[2] 张玉铭 .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分析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50(12):121-123.
[3] 黎 有 好 . 机 电 安 装 工 程 电 气 施 工 关 键 工 序 控 制 [J]. 南 方 农机 ,2020,51(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