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探讨
张波
黄石东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人们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各环节,以为其管理决策的制定与优化提供支持。建筑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从互联网等渠道采集涵盖采购商、供应商及施工方等多主体的相关信息数据,构建完善的供应链数据库,为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建筑工程项目规划方案提供参考。
1 信息化背景下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化工具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应用频率的提升、信息技术覆盖范围的扩大,从业人员也可以更好地熟练应用各种工具与技术,这些工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使得知识共享和传播效率加快,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专业论坛等途径,持续探究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知识,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人员素质。
1.2 加快信息化平台升级
随着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应用,如云计算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有效实现对数据的实时收集、分析和共享,大幅强化了管理成效。信息化平台的升级,也使得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信息一目了然,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预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信息化平台所具备的集成性促使设计、监理等多方主体可以在相同平台上协同工作,降低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协作效率。
1.3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在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与整个项目的成败息息相关。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通过精确数据分析与严格的流程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质量问题发生几率。例如,BIM 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帮助工作人员发现其中潜在的冲突以及错误,避免产生施工中的返工与变更问题。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材料状态,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质量要求。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质量检查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借助移动终端与智能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工作,促使每一个环节与阶段都满足质量标准。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为建筑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化提升奠定了基础。
2 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2.1 优化管理流程,实现数字化转型
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现有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结合信息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例如,在项目招投标环节,建立电子化招投标平台,实现招标信息发布、投标文件提交、评标等流程的线上化,提高招投标效率和透明度;在施工进度管理环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进度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调整措施。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规范项目各阶段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确保不同参与方、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准确对接和共享。例如,在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中,统一各专业模型的数据标准,保证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数据一致性和连贯性,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协同管理。
2.2 信息化协作管理
在建筑项目中,总分包商、设计机构和监理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各方责任主体之间的协作进一步增强。通过线上协作平台,各责任主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总分包商可以及时了解设计方案的变更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设计机构可以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监理单位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个平台上,各责任主体可以自主检索工程文件、查阅报告以及监督工程进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线上协作平台也消除了交流障碍,各方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和协商,及时解决工程中的各种问题。这种信息化的协作管理方式提升了项目整体的组织协调效率,确保了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各方责任主体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为项目的成功贡献力量。
2.3 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企业应定期组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等。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开展工作。积极引进既懂建筑工程管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充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可以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同时,注重对引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带动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激发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设立信息化创新奖、优秀应用奖等,对提出创新性信息化解决方案、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2.4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管理的责任和流程。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根据员工的岗位和职责,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防止敏感数据被非法访问和泄露。同时,加强对数据操作的审计和监控,记录数据的修改、删除等操作,以便追溯和问责。采用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备份恢复等先进的数据安全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例如,对存储在信息系统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2.5 科学评估信息化投入产出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的管理需求,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各部门、各岗位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例如,对于项目管理流程复杂、信息传递不畅的企业,可以优先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成本控制难度大的企业,可以重点引入成本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建立科学的信息化投入产出评估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成本评估应包括硬件设备采购、软件系统开发或购买、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效益评估应包括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工程变更、提升工程质量等方面带来的收益。通过定期对信息化投入产出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策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下,建筑企业必须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关注与重视,将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之间有机结合,保障管理效能,优化管理思路,积极应用更加先进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建筑工程更加顺利地施工提供助益。
参考文献
[1] 李 泓 渐 . 信 息 化 背 景 下 建 筑 工 程 管 理 研 究 [J]. 城 市 建 筑 空间 ,2023,30(S1):250-251.
[2] 胡伟 . 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分析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3,(05):82-84.
[3] 潘瑜 . 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发展路径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3,8(09):208-210.
[4] 张楠 .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3,(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