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研究

作者

罗玉莲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中心小学 614307

小学阶段是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意识发展的关键期。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单一强调知识掌握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能力成长的需求。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其教学过程更需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火花。实践中发现,情境设计是否科学、贴近生活,直接影响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贴合学生经验、具备探索价值的数学学习情境,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设计原则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数学学科特性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表达与数学应用意识等方面 [1]。这些素养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及应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外在体现,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与设计原则

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仅要具备真实性,还应体现数学本质,具备挑战性与思维价值。设计上应遵循“生活化 + 问题驱动 + 学科融合”的原则,确保学生在认知上可接受、情感上有共鸣、思维上有发展。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控制问题的复杂度和信息量。例如设计“超市购物”情境时,应提供物品价格表、数量、预算限额等可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多步骤建模和解题。

二、基于人教版教材的情境创设实践路径分析

(一)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创设相应的情境。以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创设“布置教室墙面”的真实任务情境,让学生根据班级墙面实际长度、装饰材料价格等数据,设计节约又美观的装饰方案。学生需测量、计算、比较材料用量与费用,所涉知识涵盖面积公式、单位换算、四则运算等。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任务驱动,学生不仅学习了公式,更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二)任务型情境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任务型情境学习强调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中,教师可结合“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记录家庭一个月的电表读数、查阅电价标准,自行计算各类电器耗电量所占总用电量的分数,再据此估算电费支出比例,并分析使用高能耗电器对电费的影响。这一任务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并应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需结合表格信息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体现了数学在节能环保等现实主题中的价值。

(三)问题驱动情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主动建构数学意义,通过亲历建模过程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同伴互动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认知发展。在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中,可创设“绿化校园”方案制定任务,提出不同情境(如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不种两端)要求学生根据间距、段数计算所需树木总数。学生需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通过不同思路的碰撞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逻辑推理链条,从而内化数学建模与分析能力。

三、情境创设对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分析

(一)促进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

以六年级“比例”内容为例,教师可创设“班级运动会分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男女比例与人数确定每组人数、制定合理分组方案,并说明分组依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该问题涉及比的基本性质、除法运算、整数分配等内容,是对多项知识的迁移整合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需根据实际情境设定约束条件与解题步骤,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与逻辑表达能力。情境任务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知识整合平台,是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

(二)优化学习过程与反思机制

在五年级“统计”教学中,教师可开展“校内垃圾分类调查”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并撰写分析报告。任务完成后组织全班展示与互评,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数据采集方法、图表类型选择及结论的合理性,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与进一步探究的问题。通过“情境—实施—反思”三阶段学习路径,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思路与策略,不仅加深知识理解,也养成主动回顾与自我提升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意识。

(三)增强合作学习与数学表达能力

情境任务往往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在“制定家庭采购清单”任务中,小组成员需分工查找商品信息、核算价格、比对方案并汇报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进行语言表达、数据说明、逻辑推理与观点陈述。教师可鼓励使用数学术语,如“平均数”“单位量”“折扣率”等,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体在互相倾听与评价中不断提升自我表达与理解能力,这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构建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合理创设贴近生活、具有问题导向的数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其逻辑推理、数据处理与综合表达等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教学实践表明,情境创设在促进知识迁移、优化学习过程和强化数学应用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建玲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J]. 文理导航 ( 中 旬 ),2024,(12):22-24.

[2] 陈洪琴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探究 [J]. 考试周 刊 ,2024,(46):86-89.

[3] 马乃骥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J]. 教育界 ,2023,(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