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模式下新教师专业技能精准化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李磊

成都市新都区悦动新城小学校 610511

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更新教师的角色定位,明确构建创新专业的教师团队,培养教师数字化能力,整合跨学科知识内容。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同质化的情况,需要借助互联网教学措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学生后续成长和进步奠定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现实挑战

(一)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缺乏精准性

传统培养模式下,通常是统一的课程内容和集中的培训方式,对于教师自身表现的个体差异缺乏重视 [1]。语文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不仅要看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落实人文内容,记住情境化教学措施,使得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针对性,避免出现培训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脱节。

(二)教学资源分散,缺乏整合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资源呈现爆发性增长的情况,优质教育资源分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线上教育平台,筛选适配学生的教育资源,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为了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展示背景资料,解读视频等多种方式,构建系统化资源系统,避免教育资源分散,从而影响技能培养效率。

(三)评价模式落后,反馈不及时

当前对教师工作评价,通常是考试,考核等方式,这样单一的方式不利于教师能力的动态成长的评价。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落实过程性评价体系,特别是传统教育模式下,要积极综合反馈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赋能语文新教师专业技能精准化培养的路径

(一)保障数据精准,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

实际培训和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学校通过给教师构建技能画像,从而让培训工作内容更加精准 [2]。学校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记录教师课堂互动情况,同时借助电子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合教师自评和互评,构建系统丰富的资源池。语文教师专业技能划分,通常是语言素养,文本解读,评价反思等不同模块。学校可以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等形式,形成和分析数据,从而生成针对不同教师的个性化能力评估报告,分析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满足教师自身成长多样化需求,进而使得教学工作具备更好的精准程度。

(二)教育资源适配,构建科学供给系统

实际培训过程中,学校要积极整合互联网教育资源优势,推动内容精准化,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工作开展。其中学科核心能力资源库的建立非常重要,以语文教师为例,学校从不同方向出发,通过落实模块化设计,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内容转为直观视角。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智能化系统,给学生重现历史人物和场景。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历史相关课文时,通过 ai 技术翻译古文,同时根据学生能力提供个性化训练建议,同时将这些资源作为教师备考材料,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优秀课程录成视频,让其他教师进行研究和学习,同时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同时可以利用 VR 技术,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提高教师自身应对能力,帮助教师掌握情境化导入技能。

(三)场景实训工作,实现教师综合能力提升

学校要突破传统讲座式培训局限,通过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可以给学生录制不同时间的视频,上传到线上平台,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研究,对教学工作优化提出具体的意见。同时,教师通过云端备课系统,组织学生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例如,教师在进行“红色经典”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接触到更多的革命历史资源,丰富授课内容。Ai技术辅助课堂实践开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更新和优化教师教学工作,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实时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建立动态评价系统

实时数据化评价工作落实,配合学生,家长,导师,讲解课外阅读指导内容。学校可以引导家长和学生都加入到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出对教师工作的建议。同时学校配合激励制度,优化教师教学体验,实现教师的成长和进阶,夯实教学基础同时,对教师工作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结束语:

互联网为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和精准化教育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持。学校通过给教师构建系统的培养和上升路径,探究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小学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后续成长和进步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倩 . 精益思维视域下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学习的学校支持研究 [D]. 河南大学 ,2024.

[2] 张悦 . 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学校环境保护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23.

课题名字: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基于“互联网 + ”的新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zs00120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