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高长香
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新铺小学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与新课标衔接不紧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问题,导致学生口语表达、理解、情境应对等能力难以有效提升。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维度提出优化策略,通过教材案例具体阐述实施路径,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引言:语文教学需培养学生 “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在交流中认真倾听,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表达想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常被视为 “辅助内容”,教学实践与新课标要求存在差距。本文立足新课标背景,剖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存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新课标衔接不紧密
新课标对小学各学段口语交际提出了明确的梯度要求,要求学生需要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较为突出,导致学生在真实交流情境中的表达准确性、理解敏感度与思辨灵活性发展受限[1]。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对新课标学段要求的精准把握。
(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口语交际的本质是 “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但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大部分教学内容未结合学生日常经历的校园活动、家庭生活设计话题,导致学生表达时缺乏真实体验;部分内容滞后于学生认知,未融入短视频、线上交流等现代生活元素,无法满足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口语交际需求。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优化策略
(一)精准制定贴合新课标与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先梳理新课标各学段口语交际的核心要求,明确 “倾听理解”“表达清晰”“交际礼仪” 三大能力维度的梯度培养重点,再结合班级学生的口语基础,细化目标内容。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打电话》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拿出准备的玩具电话,设立 “妈妈加班,想给家里打电话告诉晚饭不用等” 的生活场景。教师对着玩具电话说:“宝贝,妈妈今天加班,要晚上七点才能回家,晚饭你们先吃不用等我哦。” 说完后,问学生:“刚刚妈妈电话里说什么时候回家呀?妈妈让家里人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认真听抓住重要内容。同时开展 “礼貌小明星” 评选活动,教师随机挑选几组学生上台展示打电话场景,其他学生当评委,关注展示的学生有没有用 “您好”“再见” 这类礼貌用语。学生模拟 “给奶奶打电话问身体情况”时,学生说 “奶奶您好,我是小明,您最近身体好吗?” 结束时说 “奶奶再见,我明天再给您打电话”,全班学生就会举手认可这组同学的礼貌表现。
通过 “场景模拟引导倾听 — 小组实践练习表达 — 展示评选强化礼仪” 的系列活动,将口语交际的方法融入学生可操作、可参与的课堂环节中,学生在玩、说、评的过程中自然掌握打电话的技巧,更好的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选取贴近生活且富有时代感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需遵循 “生活溯源 — 教材衔接 — 时代融入” 的原则。首先,从学生日常接触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确保内容是学生熟悉且有话可说的;其次,在教材基础话题上拓展延伸,最后,融入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元素,避免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生认知。
以一年级下册《一起做游戏》口语交际课为例,教材主题是 “分享喜欢的游戏并说明玩法”。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先从学生生活出发,收集他们常玩的游戏,既有 “丢手绢”“老鹰捉小鸡” 等传统游戏,也有 “数字炸弹”“词语接龙” 等课堂小游戏;再结合时代元素,补充 “线上成语接龙” 的交流场景。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分享 “丢手绢” 的玩法,引导他们说清 “怎么选人、怎么丢、被抓到后做什么”;接着拓展到 “线上成语接龙” 场景,模拟 “和远方的表哥视频玩成语接龙”,还加入 “推荐安全游戏” 的话题,让学生结合课间游戏经历,说说 “哪些游戏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让内容更贴近学生校园生活。
这样的教学内容选择,能让口语交际课堂更具吸引力与实用性。熟悉的生活话题降低了表达难度,丰富的内容也让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参与热情更高,避免口语交际课因内容枯燥导致的 “被动沉默”。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互动与实践
口语交际是 “互动性”“实践性” 极强的教学内容,需打破 “教师讲、学生听” 的传统模式,通过情境模拟、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法,让学生在 “说、听、评” 的实践中提升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看图讲故事》口语交际课为例,教师创新采用 “情境演绎 + 小组合作讲故事” 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先展示教材中的 “小猫钓鱼” 插图,创设 “给幼儿园小朋友讲‘小猫钓鱼’” 的情境,明确任务 “要讲清楚小猫一开始做什么、后来怎么变的、最后怎么样了。接着将学生分成 4 人小组,每组发放一套 “小猫钓鱼” 的简易道具(小猫、鱼竿、蝴蝶、鱼的卡片),小组内先分工:一人负责讲开头,一人讲中间,一人讲结尾,最后一人负责 “提问互动”,讲完后问 “小朋友们,小猫为什么一开始没钓到鱼呀”。最后每个小组上台 “给幼儿园小朋友讲故事”,其他小组当 “小听众”,听完后提出 “哪里没听明白”,比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即时表达的挑战,这就促使他们积极调动所学的词汇、语法和句式等语言知识,将其灵活运用来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2]。让口语交际从 “被动学” 变成 “主动练”,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既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学中存在的目标衔接不紧密、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需通过精准设定目标、选取生活化内容、创新互动方法等策略逐步解决。教师需以教材为依托,将口语交际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多听、多说、多练,切实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青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甘肃教育,2025,(14):119-121.
[2]王彬.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创新[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5,(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