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商会敏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大张楼镇红运小学 272403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做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审美和情感价值观。文章从五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语言能力;思维发展

一、强化语言实践,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例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猫、老猫以及其他小动物,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生动地再现课文情节。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的机会,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对话,同时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如引导学生续写故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情节进行合理的延伸;或者让学生写读后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和思考。通过这些写作练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启发思维碰撞,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诸葛亮为什么选择用草船来借箭?还有其他方法吗?”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的合理性,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小组讨论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例如,在讨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从诸葛亮的智慧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学生可能会从当时的天气条件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三、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审美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更要深入挖掘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李白当时客居他乡的生活背景。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在寂静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所产生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月光所蕴含的宁静、悠远的文化意境,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同时,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如制作手抄报,让学生围绕某个文化主题进行创作,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内容、设计版面等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举办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这些文化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关注情感体验,塑造情感价值观

情感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情感色彩的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能力。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朗读、形象的描述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怜悯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让学生在思考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除了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感表达活动。如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将课文中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些情感表达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表达中释放情感,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五、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积极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 PPT、视频、音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身临其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风光。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网络平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在线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如优质的教学视频、丰富的阅读材料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开展在线讨论等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结论

综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强化语言实践、启发思维碰撞、挖掘文化内涵、关注情感体验,并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审美、情感价值观及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会儿.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4(3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