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中的应用研究
司文艺
延边教育出版社,吉林 延吉, 133000
作者简介:
姓名:司文艺 出生年月:1984年6月 籍贯:吉林省农安县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研究方向:数字出版与新媒体 职称:中级 学历:硕士研究生
摘要: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作为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AI技术赋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字:民族文字,出版,AI技术
一、引言
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地区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受众萎缩、数字出版冲击、高质量作品不足等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A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语言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注入了新活力,提升了出版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但AI技术也面临技术适配性、文化理解深度、版权保护等问题。如何利用AI技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亟待探讨的课题。
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现状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少数民族出版项目成果,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例如,推出民族语言文字图书出版书号免费政策,建立国家民文出版项目库,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等。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行业已形成一套功能完备的出版体系,并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然而,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复杂、出版资源有限、地域分布分散,少数民族出版仍面临诸多挑战。出版物市场需求小,专业人才稀缺,前沿知识翻译难度大,导致印数少、成本高、市场萎缩,这使得出版机构面临较大经济压力,影响出版积极性。
三、AI技术在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2025年,A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逐渐成熟。AI凭借精准识别、智能处理、跨语转化等特性,成为破解民族语言档案“保护难、利用难、传承难”问题的关键。
(一)语言保护与翻译
AI通过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精准捕捉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特点并转化为文字,打破传统“口耳相传”模式,加速语言文献记录和整理,为语言研究与保护提供素材。同时,AI助力构建语料库,推动语言规范化与标准化,为语言学家和学习者提供资源。在翻译方面,AI翻译系统凭借深度学习能力,实现少数民族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快速、准确互译,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
(二)内容创作与编辑
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AI辅助民族文学创作,生成符合少数民族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的故事、诗歌、新闻等文本内容,还拓展到多媒体创作,生成动画、音乐、视频等素材,丰富出版物表现形式。此外,AI可辅助编辑校对,精准识别拼写和语法错误,智能调整素材品质,自动生成初步排版方案,提升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三)资源管理与共享
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精准识别和分类少数民族文字内容,提高资源检索效率,实时监测资源使用情况,优化资源配置。借助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AI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生态系统,让偏远地区也能获取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资源管理效率,促进文化传播与共享。
(四)数据分析与市场调研
通过对海量出版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AI能够生成可视化报告,为内容创作和编辑提供科学支持,进而提前布局选题,优化出版资源。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AI可以帮助出版机构洞察市场动态,精准识别读者偏好和区域需求,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提供高效、科学的决策依据。
四、挑战
AI助力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技术层面
少数民族文字语料匮乏,尤其是高质量标注语料库数量有限,难以满足AI模型训练需求。翻译方面,少数民族语言与主流语言差异大,机器翻译准确性和流畅性不足,易出现语义偏差或错误。现有AI技术和工具大多基于主流语言文化背景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字和文化的兼容性较差,技术集成难度大,需大量定制化开发和优化。
(二)文化层面
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背景,AI在处理民族文化内容时,难以像人类一样深刻理解情感和意义,导致生成内容缺乏文化深度和准确性。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字传播,更是文化内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传递。过度依赖AI生成内容,可能使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失去原有风格和韵味,削弱其独特性和多样性。
(三)人才层面
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图书需要既懂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又掌握AI技术和出版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类人才稀缺,民族出版机构面临较大的人才瓶颈。培养相关人才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包括语言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积累、技术培训等。由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较少,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有限,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规模。
(四)版权保护
AI在版权保护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现行版权法基于人类创作的独创性标准制定,对AI生成内容的独创性缺乏明确判断标准,难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版权保护条件。AI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当AI生成内容侵权时,责任归属不明确,开发者、使用者或其他相关方的责任划分存在争议。
五、对策
(一)加强技术研发
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特点,开展AI技术研发,加大文本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AI在少数民族出版领域的适配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AI与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融合,开发智能算法,让AI生成更贴合文化语境的内容。
(二)培养专业人才
培养既懂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又掌握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采用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提升员工专业水平;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编辑队伍;促进跨部门交流与合作,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
(三)建立健全版权保护
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确保AI技术的合法合规应用,保护创作者和出版机构的合法权益。通过立法明确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减少纠纷。完善侵权责任认定和赔偿机制,利用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技术对AI生成内容进行版权标识和溯源,确保侵权行为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四)完善政策支持
完善的政策支持是少数民族出版与AI技术融合发展的关键。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相关政策,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到版权保护等多方面提供支持。通过政策引导,为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推动民族文化在智能时代的创新传播与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内容生产与传播技术,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带来了机遇。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持续推动AI技术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深度融合,为智能技术发展厚植文化底蕴,也将民族文化推向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曾晓武.改革开放40年民族出版政策综述[J].中国民族,2018(6):62-64.
[2]李军,段京池.我国民族出版发展模式探究[J].科技与出版,2022(7):116-122.
[3]孙晓翠,孙瑞淇,张立.人工智能驱动的出版业创新:趋势、挑战与机遇[J].出版广角,2024(13):4-9.
[4]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EB/OL].(2023-07-10)[2025-06-30].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7/content_6891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