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宫颈癌预防:HPV 疫苗该什么时候打

作者

郭云峰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 050011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接种 HPV 疫苗是预防 HPV 感染、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很多女性对“该什么时候打疫苗”存在困惑——是越早越好,还是成年后再打?不同年龄段接种效果有差异吗?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梳理HPV 疫苗接种时间的关键知识点,帮你科学规划接种时机,为宫颈健康筑牢防线。

一、先懂HPV 感染特点:为什么“早接种”是关键

要确定 HPV 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首先得了解 HPV 的感染规律,这是理解“早接种”重要性的基础。HPV 的传播途径中,性接触是最主要的方式,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接触,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而女性在首次发生性行为之前,身体几乎没有接触过HPV 病毒,免疫系统处于“未接触过该病毒”的状态,此时接种HPV 疫苗,免疫系统能更高效地识别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会在体内形成牢固的免疫保护,就像为身体筑起一道“防护墙”,最大程度降低后续性生活中接触并感染HPV 的风险。

一旦发生性行为,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有了性生活后,接触HPV 的概率会大幅增加,很多女性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感染了某一亚型的 HPV。而HPV 疫苗的作用是预防未感染的病毒亚型,无法清除已经感染的病毒,所以如果已经感染了某一亚型,疫苗对该亚型的保护效果就会明显减弱。因此,从感染预防的逻辑来看,“早接种”能抓住免疫系统对新抗原的“黄金应答期”,让疫苗发挥出最佳的保护作用,这也是全球各国疾控指南都推荐优先给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接种HPV 疫苗的核心原因。

二、最佳接种年龄:全球指南共识,15-26 岁是“黄金期”

综合全球各国疾控中心以及权威医学指南的建议,HPV 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通常设定在15-26 岁之间,这个年龄段被认为是接种HPV 疫苗的“黄金期”。从人群特征来看,15-26 岁的女性大多还没有发生性行为,或者性生活经验较少,接触 HPV 病毒的机会相对较少,HPV 感染率较低,此时接种疫苗,身体能获得最全面的保护效果,疫苗覆盖的所有病毒亚型都能在体内产生有效抗体,避免后续感染这些亚型。

从生理机制来看,15-26 岁这个阶段,女性的免疫系统功能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对疫苗中抗原的应答能力较强。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水平会更高,而且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能提供更持久的免疫保护。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女性宫颈组织逐渐发育成熟,并逐渐开始暴露于外界环境的时期,在这个时候提前接种疫苗,能为宫颈组织建立起一道“免疫屏障”,当后续遇到疫苗所覆盖的高危HPV 亚型时,体内的抗体能及时发挥作用,阻止病毒感染宫颈细胞。需要注意的是,“最佳年龄”并不是绝对的限制,它更多是基于群体保护效果的推荐。只要女性尚未感染疫苗所覆盖的全部HPV 亚型,即使超过了这个年龄段,接种疫苗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只是由于可能已经感染了部分亚型,疫苗的保护范围会比在最佳年龄接种时有所缩小。

三、不同年龄段接种:26 岁后、30 岁 + ,还有必要打吗?

很多超过26 岁的女性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接种年龄,现在还需要接种HPV 疫苗吗?”答案是“有必要,但需要理性看待”。26 岁以后,部分女性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性生活史,接触HPV 的概率增加,可能已经感染了某一亚型的 HPV,但从临床数据来看,大部分女性此时的感染多为单一亚型感染,而 HPV 疫苗通常能覆盖多种高危亚型(比如二价疫苗主要预防 HPV16型和 18 型,这两种亚型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四价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还能预防HPV6 型和11 型,这两种亚型主要导致生殖器疣;九价疫苗则能覆盖更多的高危和低危亚型),所以即使已经感染了某一种亚型,疫苗仍然能对未感染的其他高危亚型起到预防作用,降低后续感染这些亚型、进而引发宫颈病变的风险。

对于 30 岁以上的女性,由于性生活史更长,HPV 感染率相对更高,部分女性甚至可能已经出现了HPV 持续感染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疫苗就没有意义了。接种疫苗仍然能帮助减少新的HPV 亚型感染,尤其是对于有过宫颈病变史(比如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1 级)的女性,接种疫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变复发的风险。不过,30 岁以上的女性在接种 HPV 疫苗之前,建议先进行HPV 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比如TCT 检查)。简单来说,即使错过了“最佳年龄”,只要身体还没有感染疫苗覆盖的所有相关亚型,接种疫苗依然能带来保护,属于“有保护总比没有保护好”的情况,能为宫颈健康多增添一层保障。​

四、特殊人群接种时机:备孕、孕期、哺乳期,该如何安排?

备孕、孕期、哺乳期女性由于身体状况特殊,HPV 疫苗的接种时机需要特别谨慎地安排,不能像普通人群那样随意选择时间。首先来看备孕女性,建议在完成 HPV 疫苗全程接种后,再开始备孕计划。HPV 疫苗的接种通常需要2-3针才能完成全程免疫,整个接种过程大约需要 6 个月的时间(不同类型的疫苗接种间隔略有差异)。虽然 HPV 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研究数据尚未表明它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从谨慎的角度出发,为了避免孕期接种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同时也为了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产生抗体,形成稳定的免疫保护,建议备孕女性提前规划,在接种完所有剂次的疫苗后,再进入备孕阶段,这样能更安心地迎接怀孕。

对于孕期女性,目前的医学指南普遍不建议接种 HPV 疫苗。如果在接种HPV 疫苗的过程中意外怀孕,比如已经接种了 1 针或 2 针,发现怀孕后应立即停止后续剂次的接种,剩余的剂次可以在分娩结束后再继续完成。很多女性担心孕期误种疫苗会影响胎儿,实际上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监测数据显示,孕期误种HPV 疫苗的女性,其胎儿的出生缺陷率与普通人群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所以不需要因为误种疫苗而选择终止妊娠,但需要加强孕期的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哺乳期女性的情况相对复杂一些,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HPV 疫苗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进而对婴儿的健康造成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指南认为哺乳期女性可以接种HPV 疫苗。但我国的相关指南出于更谨慎的考虑,更建议哺乳期女性在哺乳期结束后再接种HPV 疫苗。

五、接种疫苗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筛查不能少

很多人接种 HPV 疫苗后,会误以为“接种后就再也不会得宫颈癌”,这种认知存在明显误区。HPV 疫苗并非“万能防护”,它不能完全替代宫颈癌筛查,接种后仍需定期筛查。

首先,HPV 疫苗预防的亚型有限。目前二价、四价、九价疫苗,分别仅能预防 2 种、4 种、9 种 HPV 亚型,而已知 HPV 亚型超 200 种,高危型就有十几种,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亚型,仍有感染未覆盖亚型并引发宫颈病变的可能。

其次,疫苗无法清除已有的 HPV 感染。若接种前已感染某几种高危型HPV,疫苗对这些现存感染无效,感染仍可能持续发展为宫颈病变。​因此,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女性都需定期筛查:21-29 岁每 3 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30-65 岁可每 5 年做 HPV 检测与 TCT 联合筛查,或每 3 年单独做TCT ;65 岁以上若此前多次筛查正常,可停止筛查。​简言之,HPV 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能降低感染风险;定期筛查是“第二道防线”,可及时发现病变。两者结合,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为宫颈健康提供全面保护。​

作者简介:郭云峰;出生年月1989 年1 月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妇瘤科/ 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