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

作者

韩乐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1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景观设计教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跨学科应用等方面的实践路径。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基于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强调虚拟场景构建、实践操作训练、多方协同设计等关键策略,以期为景观设计教学变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虚拟现实;景观设计;教学应用;教学评估;技术创新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在景观设计教学领域,传统的二维平面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已成为景观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虚拟现实所具有的逼真感、沉浸感、交互性等独特优势,为景观设计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和实施策略,对于推动教学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资源与环境构建

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下,景观设计教学资源得以极大丰富。教师可以利用VR平台建立逼真的三维场景,模拟各种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如森林、湖泊、山脉、园林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设计对象。学生可以在这些虚拟场景中自由探索,从多角度观察分析景观要素,深入理解空间尺度、比例、材质、色彩等设计语言[1]。VR营造的沉浸感,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真实的设计现场,激发创作灵感。此外,VR还能够构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戴上VR设备,即可进入虚拟的设计工作室或实践基地,与教师、同学开展高效互动。在虚拟工作室内,学生可以随时呼出个性化的学习面板,浏览课程资料、播放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等,真正实现沉浸式、自主化的学习。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VR平台集成了海量的设计案例、三维模型等素材库,学生可以便捷获取优质学习资源,拓宽设计视野。这些素材库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各类景观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景观设计的发展脉络,汲取大师经典作品的精华,为创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学流程与方法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为景观设计教学流程和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在VR环境中,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讲解设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三维动画、交互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亲身参与到设计全流程中[2]。比如,学生利用VR建模工具,在虚拟场地上进行方案构思、布局、种植配置等,全程参与设计方案的推演优化。教师再通过VR平台进行点评指导,双方在虚拟空间内实现无障碍交流。此外,VR还支持多人协同设计,学生可组成小组在虚拟工作室中开展项目合作,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专业能力。

(三)技术融合与拓展应用

虚拟现实与其他前沿科技的融合,进一步拓展了景观设计教学的应用场景。例如,将VR与BIM、GIS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设计场地的精准测绘和数据分析,学生借助这些数字化工具,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场地特征,优化设计决策。再如,VR与3D打印技术的联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设计后,快速生成实体模型,直观检验设计成果,提升造型能力[3]。VR也在向移动端拓展,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开展沉浸式学习,突破固定工位的束缚。此外,虚拟现实还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紧密耦合,学生借助云渲染、云协同平台,能够存储、分享和调用海量的设计资源,实现知识高度共享,推动学科交叉创新。

三、实施效果与评估

(一)学生学习成效分析

某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引入虚拟现实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效显著提升。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利用VR平台构建了多个虚拟公园场景,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漫游,深入体验不同设计方案的空间效果。通过沉浸式的学习,学生对设计尺度、比例、材质等要素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VR工具还支持学生进行方案模拟和优化,使他们能够不断推敲、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课后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发现,采用VR教学后,学生在场地分析、总平面布局、形象表达等方面的得分普遍高于传统教学班级,整体设计水平显著提高。此外,VR教学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度明显提升。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虚拟现实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VR为教师提供了生动直观的讲解工具,相比抽象的文字和静态图片,身临其境的虚拟场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概念和原理。教师可以在VR中搭建各类仿真模型,动态演示设计过程,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另一方面,VR平台的交互性让师生互动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为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点评,实时纠正学生的设计偏差。学生也可以随时邀请教师对自己的VR作品进行远程审阅,突破时空限制获得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VR教学质量评估表明,教师普遍认为VR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师生交流更加顺畅,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同时,VR教学也对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技术,优化教学方式。

四、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通过构建虚拟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尽管在技术应用和教学方法优化方面仍存在挑战,但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潜力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虚拟现实技术必将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创新型景观设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烨.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0):35-37.

[2]李戈.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09):34-36.

[3]沈昀.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农村实用技术,2020,(05):150-151.

作者简介:韩乐斌(1973-),男,汉族,安徽无为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