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对疾病诊断的启示
吴琦
徐州市泉山区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1000
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医学检验中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及启示。通过对常见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指标如何为临床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信息,辅助疾病的早期发现、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强调了准确解读血液生化指标对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检验;血液生化指标;疾病诊断
一、常见血液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1 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等。ALT 和 AST 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代谢的酶,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 ALT 和 AST 水平升高。ALT 对肝细胞损伤更为敏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AST 在心肌细胞中也有较高含量,当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发生时,AST 也会升高。
1.2 肾功能指标
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等。Cr 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当肾功能受损时,Cr 的排泄减少,血清 Cr 水平升高。Cr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升高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BUN 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也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减退、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如高热、感染、饥饿等)或摄入过多蛋白质时,BUN 水平可升高。
1.3 血糖指标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常用的检测指标有空腹血糖(FPG)、餐后 2 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FPG 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参考范围为 3.9 - 6.1mmol/L。当 FPG≥7.0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时,可诊断为糖尿病。2hPG 是指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值,正常参考范围为<7.8mmol/L。2hPG≥11.1mmol/L 时,也可诊断为糖尿病。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反映了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参考范围为 4% - 6%。HbA1c 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与疾病诊断的关系
2.1 肝脏疾病
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中,肝功能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 和 AST 会急剧升高,可达到正常参考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同时 TBIL 也可能升高,出现黄疸症状。随着病情的好转,ALT 和 AST 逐渐下降,TBIL 恢复正常。在肝硬化患者中,除了 ALT 和 AST 升高外,ALB 水平降低,GLB 水平升高,A/G 比值倒置,这是肝硬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肝癌患者除了肝功能指标异常外,还可能出现甲胎蛋白(AFP)升高,AFP 是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于肝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2.2 肾脏疾病
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以及肾小管间质疾病等均可导致肾功能受损,肾功能指标发生变化。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Cr 和 BUN 可能轻度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Cr 和 BUN 逐渐升高,当 Cr 超过 707μmol/L 时,可诊断为尿毒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尿蛋白逐渐增多,肾功能指标也会逐渐恶化。此外,在急性肾损伤时,Cr 和 BUN 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同时可伴有尿量减少等症状。
2.3 糖尿病
血糖指标的变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当 FPG、2hPG 或 HbA1c 超过正常参考范围时,结合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常伴有血脂异常,表现为 TC、TG 升高,HDL - C 降低,LDL - C 升高。这些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血糖指标,如 FPG、2hPG 和 HbA1c,可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血液生化指标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1 疾病的早期诊断
许多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血液生化指标已经发生变化。通过定期进行血液生化检验,能够及时发现这些指标的异常,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例如,在肝癌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 AFP 可能已经升高,通过检测 AFP 可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在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通过检测血糖指标,可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3.2 病情评估
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监测血液生化指标,可评估疾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例如,在肝脏疾病中,ALT 和 AST 的升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TBIL 的水平可反映黄疸的严重程度。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Cr 和 BUN 的升高水平可反映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在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的好坏可通过 FPG、2hPG 和 HbA1c 等指标来评估。通过对病情的准确评估,临床医生可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提高治疗效果。
四、影响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因素
4.1 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饮食、运动、妊娠等生理因素均可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例如,儿童和老年人的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与成年人不同;男性的肌酸激酶、尿酸等指标水平通常高于女性;进食高脂、高糖食物后,血脂和血糖指标可能会升高;剧烈运动后,肌酸激酶、乳酸等指标会升高;妊娠期间,由于生理变化,许多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生理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2 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可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例如,使用抗生素、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可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使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影响电解质和血糖水平;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水平。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对于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
4.3 标本采集与处理因素
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以及标本的保存和运输等因素均可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时,如果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可导致血液浓缩,使某些指标如蛋白质、酶等升高;采集的标本如果发生溶血,可导致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到血浆中,使某些指标如钾离子、转氨酶等升高;标本保存时间过长或保存温度不当,可导致某些指标如血糖、凝血因子等降解或活性降低。因此,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
血液生化指标作为医学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血液生化指标和检测方法不断涌现,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魏巍. 血液生化检验对急慢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指导作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0):75-77.
[2]刘怀燕. 血液12项生化指标对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 家庭医药,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