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课本到高考:英语说明文语篇结构特征与解题策略研究

作者

刘欣

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

摘要: 参加2025年高考的高三学子已经进入了二轮专题复习阶段,在从课本复习到高考备考的过渡中,针对英语说明文语篇结构特征的深入解析与解题策略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分析高中英语教材中说明文语篇的结构特征,结合高考英语说明文题目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说明文阅读理解能力,实现从课本知识到高考实战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高考英语;说明文阅读; 语篇结构;解题策略

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英语课程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等六大要素相辅相成。课程标准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生在主题引领、依托语篇的学习中,实现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但现实里,教师常忽略这一理念。

高三复习阶段,许多教师采用按单元复习教材、按题型复习真题的模式,复习内容零散,不重视语篇结构, 学生难以形成知识体系。所以,本文着眼课本与高考真题中的英语说明文,剖析其结构,探究解题策略,为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一、英语说明文结构特征剖析

(一)课本说明文结构特点

以外研版(2019)选必一unit5《The Secret Language of Plants》为例,文章借神话传说及《阿凡达》情节引出植物交流这一主题。接着从化学、声音、“木网”三方面详述植物交流方式,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探讨人与植物“对话”的可能。这是说明文常见的“汉堡模型”,总分总结构:开头引主题,中间分点阐述,结尾总结升华。了解语篇结构对学生理解文章大有益处。学生借此能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明晰段落逻辑关系,知晓各部分如何围绕主题组织,进而提升阅读效率。

(二)高考说明文结构特点

高考说明文与课本说明文结构特点相似。常见结构模式多为总分、总分总。2022年全国1卷D篇,开头点明研究主题,类似课本说明文引出主题;中间分角度阐述研究内容、实验等;结尾总结升华,构成总分总结构。2023年新高考全国1卷D篇,开篇亮明新研究核心观点,随后围绕其展开,呈现总分结构。2024年高考说明文,开头引入说明对象,接着阐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结尾总结强调核心观点,也是总分总结构。这些高考说明文和课本说明文都条理清晰、逻辑连贯,掌握课本说明文结构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应对高考说明文,提升阅读与答题能力。

二、溯源课本:探寻英语说明文结构与命题线索

在学习《The Secret Language of Plants》过程中,其结构和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出题线索。从 “What” 角度来看,文章开篇借助神话传说和现代故事,如电影《阿凡达》中树与动植物交流的情节,自然地引出研究对象——植物交流,随后得出植物确实能交流的结论。这部分内容在出题时,常以主旨大意题和细节理解题的形式出现。从 “How” 方面,文章详细阐述了植物通过化学物质、声音以及 “木网” 进行交流的方式。这部分内容为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提供了素材。像 “豆科植物受攻击时如何交流” 这类细节题,能检验学生对植物交流过程的理解;“ Why” 维度上,文章提及研究植物交流的意义,如帮助农业减少农药使用。这部分内容常出推理判断题、观点态度题和未来研究方向题,考查学生对研究价值的理解、对作者或研究者态度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研究趋势的预测能力。

三、解锁高考真题命题密码:基于What、How、Why的深度剖析

what:研究对象与结论的考查: 对比课文《植物的秘密语言》,在真题(2023新高考2卷)中,以城市发展为背景,研究对象是城市中的自然,结论是城市中的野性对人类福祉极为重要。此类考查常以主旨大意题和细节理解题的形式出现,如 “What phenomenon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xt?”。

how: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在城市自然研究中,研究团队聚焦大型城市公园,通过调查公园游客、让其提交自然互动书面总结并编码分类,这一研究过程体现了“how”。在植物交流的研究中,介绍植物用化学物质、声音和 “木网” 交流,也是在阐述研究发现的过程。针对 “how” 的设问,如 “Why did the researchers code participant submissions into categories?”,主要考查考生对研究方法和文章逻辑的理解。

why:研究意义与未来的考查:研究植物交流,意义在于助力无农药种植,未来有望创造 “防火墙” 防止森林植物受攻击;城市自然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参与有意义的自然活动,呼吁保护自然。真题中 “What should be done before we can interact with nature according to Kahn?” 这类问题,直接考查研究意义和未来行动方向,引导考生思考研究的价值。

四、基于语篇结构的不同题型解题策略

(一)主旨大意题解题策略

1. 研究对象与结论定位法:对于总分总或总分结构的文章,迅速锁定开头引入研究对象和得出研究结论的部分。

2. 关键信息提炼法:在文章中,留意“new research/recent study/scientists”以及“long believe, think/show/suggest/indicate/reveal”等引出观点与研究的标志词,提炼关键信息。例如2023年新高考全国1卷D篇,借助这些标志词,学生能快速抓住文章核心观点,判断选项是否涵盖文章主要内容。

(二)细节理解题解题策略

1. 语篇结构定位细节:依据语篇结构,若文章按研究过程展开,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步骤、数据等细节可在相应段落找到。

2. 对比分析选项与原文:找到细节所在位置后,仔细比对选项和原文信息。注意选项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改变程度、遗漏关键信息等问题。比如选项将文中“some”改为“all”,扩大范围,属于错误选项。

(三)推理判断题解题策略

1. 基于结构逻辑推理:利用语篇结构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2023年新高考全国1卷D篇,依据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如群体讨论中“shared arguments and reasoned together”导致错误减少,可推理出群体讨论的优势。

2. 避免过度推理与主观臆断:推理应基于文章内容,不能脱离原文。若文章未提及的信息出现在选项中,该选项往往错误。

五、结束语

在英语说明文解题过程中,学生需综合运用基于语篇结构的解题策略,先抓主旨把握文章核心,再依结构定位细节,结合逻辑推理与词汇判断应对推理和态度题。总之,该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解题效率和阅读能力,在未来的学习与教学里,应强化语篇结构分析训练,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策略,以更好地应对英语说明文阅读。

参考文献:

[1] 王蔷;周密;孙万磊;重构英语课程内容观,探析内容深层结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08期

[2] 程晓堂.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43(10):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