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刚

宁夏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揭示了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不足和质量管理意识薄弱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材料质量、施工技术、人员素质等关键要素的剖析,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强化人员培训等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研究和策略建议的有效性,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TQM、ISO体系、优化策略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难度的不断提升,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复杂。如何科学、系统地实施质量管理,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理论基础、关键要素及优化策略,为提升工程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其次,探讨质量管理基本理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其理论支撑和实践效果。接着,剖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验证理论研究和策略建议的有效性。整体结构安排旨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全面系统地展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全貌。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虽重要,但仍存问题:

首先,管理不规范。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管理体系,导致质量控制环节脱节。如未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操作,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其次,技术水平不足。复杂工艺要求高,但部分施工队伍缺乏培训和经验,难以应对技术难题,影响进度和质量。某水电站因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坝出现裂缝,造成返工和经济损失。

再者,质量管理意识薄弱。部分企业重进度和效益,轻质量管理,致工作流于形式。某水电站项目经理追工期忽视质检,致质量问题频发,影响安全运行。

案例分析显示,管理不规范致混凝土质量问题,影响大坝稳定性;技术水平不足致隧洞塌方,威胁安全。

综上,管理不规范、技术不足、意识薄弱是主要问题,影响质量提升和安全运行。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管理水平,是当前重要课题。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O质量管理体系。

TQM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通过持续改进提升质量。在施工中,TQM促使每位员工重视质量,自觉遵守规范。

ISO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通用标准,通过科学系统管理确保质量稳定。ISO9001标准涵盖质量方针、目标、控制和改进等方面。施工企业可依此制定手册和规程,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

TQM和ISO体系相互补充。如某水电站结合两者,通过培训和竞赛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工程质量。

细节管理亦重要。材料采购需严格筛选,施工过程加强监督,验收阶段严格按规范进行,确保质量达标。

综上,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可提升工程质量,防范风险,确保安全运行,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涉及多个关键要素:

首先,材料质量是基础。材料如混凝土、钢筋、防水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强度和寿命。不达标材料可导致裂缝、渗漏甚至安全事故,故需严格把控采购、储存和使用环节。

其次,施工技术是关键。先进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帷幕灌浆等提升质量和效率。技术落后或不规范易致质量不均、结构不稳,需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人员素质亦至关重要。高素质人员能严格按规范操作,及时解决问题;反之,素质低下易致失误和隐患。应通过培训、考核提升人员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此外,环境与机械设备影响不可忽视。恶劣气候和设备老化故障均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需加强监控和管理。

综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多维控制材料、技术、人员和环境等要素,全面保障工程质量。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化策略

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多措并举:

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如建立材料采购、验收制度,确保材料质量;制定施工技术规范,保障施工规范。制度化减少人为误差。

其次,提升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如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和帷幕灌浆技术,从源头提升工程质量。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再者,重视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培训,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实操训练,提升人员素质,确保各环节达标。

最后,优化环境与设备管理。制定应对恶劣天气的预案,合理安排施工;加强设备维护,保障设备高效运转,降低故障风险。

综上,通过制度、技术、人才和环境的综合管理,形成系统化质量管控模式,为工程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5、案例分析

某大型水电站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其质量管理实践涵盖设计、施工到验收全过程,体现系统化、精细化特点。

首先,制度建设完善。项目初期制定全面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部门职责。材料采购执行“三检制度”,确保质量符合标准。施工技术规范详尽,保障操作有章可循。

其次,技术水平提升显著。引进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和帷幕灌浆技术,避免裂缝,提高防渗性能。与科研机构合作,攻关技术难题。

人员培训方面,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培训,提升操作规范性和质量意识。

然而,环境因素和机械设备管理存在不足。恶劣气候影响施工进度,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偶发故障影响效率。

综上,该水电站质量管理成效显著,尤其在制度和技术方面,但环境和设备管理需加强,为其他工程提供借鉴。

6、结论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当前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揭示了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不足和质量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技术水平、强化人员培训等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在实际案例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环境因素和机械设备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新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施工环境和质量要求。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有望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为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亚东.双重预防机制视角下水闸运行重大危险源研究[J/OL].水利发展研究,1-6[2025-01-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655.TV.20250108.1115.002.html.

[2]张玉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24):77-79.

[3]刘晨亮.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大坝坝基固结灌浆施工技术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4,(24):112-114.

[4]林显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水上安全,2024,(2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