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优化与应用研究

作者

张誓强

身份证:642221199309043151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成本控制困难、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优化策略及其应用效果。通过构建施工方案模拟与优化、资源管理与调度优化、安全风险防控、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四大策略,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和协同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资源利用效率、安全性和施工质量。案例分析表明,应用BIM技术后,项目施工周期缩短20%,成本节约15%,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30%,验证了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显著效果和应用前景。研究为类似项目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BIM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优化、安全管理、资源管理

引言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多种市政管线,对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施工效率低下、成本控制困难、安全隐患频发等,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效益和施工质量。

在此背景下,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BIM技术以其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协同性和信息完备性等核心特点,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提供精确的三维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有效提升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过程的可控性。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资源管理、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优化策略及其应用效果,以期解决当前施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1、BIM技术概述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多维信息模型,集成了建筑项目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功能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BIM技术在21世纪初得到广泛应用。BIM的核心特点包括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协同性和信息完备性。

在建筑施工领域,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显著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具体而言,BIM技术能够实现三维建模、施工模拟、碰撞检测和进度管理等功能,有效减少施工误差和返工率。

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BIM技术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首先,BIM技术能够提供精确的三维模型,帮助施工人员直观理解复杂地下结构,优化施工方案。其次,通过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BIM技术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降低施工风险。此外,BIM技术的协同性有助于各参与方信息共享,提升沟通效率。总之,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还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状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涉及多个环节,主要包括前期规划、土方开挖、管廊主体施工、管线安装及回填等。每个环节都对施工质量和进度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当前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成本控制难、安全隐患等问题。例如,土方开挖阶段常因地质条件复杂导致进度延误;管廊主体施工中,材料浪费和施工误差频发,增加了成本;管线安装时,各专业协调不足,易引发安全事故。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还延误工期。以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例,由于前期规划不足,施工过程中多次调整设计方案,导致工期延长20%,成本超支15%。此外,安全隐患的存在增加了施工风险,曾发生一起因管线碰撞引发的停工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整体效益的负面影响,亟需引入先进技术进行优化。

3、基于BIM技术的施工优化策略

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成本控制难、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施工优化总体框架。该框架包括施工方案模拟与优化、资源管理与调度优化、安全风险防控、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四大策略。

首先,施工方案模拟与优化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模拟施工过程,识别潜在问题,优化施工方案。例如,通过BIM模型模拟土方开挖,可提前发现地质条件对施工的影响,调整开挖顺序,减少进度延误。

其次,资源管理与调度优化利用BIM技术的信息集成优势,实现材料、设备、人员的高效管理。通过BIM模型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优化调度方案,减少材料浪费和施工误差。例如,某项目中应用BIM技术进行资源管理,材料利用率提高15%,施工误差降低10%。

再次,安全风险防控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识别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措施。例如,利用BIM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解决管线冲突,避免施工中的碰撞事故。

最后,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通过BIM技术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功能,动态跟踪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例如,通过BIM模型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通过上述优化策略的具体应用,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控制了成本、降低了安全风险,确保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4、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作为案例,该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施工环境复杂,涉及多条管线交叉,施工难度较大。项目背景显示,传统施工方法在该项目中面临效率低下、成本超支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在该项目中,施工团队引入BIM技术进行施工优化。首先,通过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模拟土方开挖和管线布置过程,提前识别地质条件和管线冲突问题,优化施工方案。例如,模拟结果显示某段地质条件较差,施工团队及时调整开挖顺序,避免了进度延误。

其次,利用BIM技术的信息集成优势,项目实现了资源的高效管理。通过BIM模型实时监控材料、设备和人员的使用情况,优化调度方案,材料利用率提高了15%,施工误差降低了10%。

在安全风险防控方面,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管线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解决了多处管线冲突,有效避免了施工中的碰撞事故,提升了施工安全性。

最后,项目通过BIM技术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功能,动态跟踪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例如,某关键节点施工进度出现偏差,通过BIM模型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了项目按期完成。

应用BIM技术后,该项目施工效率显著提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大幅减少。具体数据显示,施工周期缩短了20%,成本节约了15%,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了30%。该案例的成功经验表明,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5、结论与展望

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技术应用深度不足、协同机制不完善等局限性。未来,BIM技术应进一步拓展其在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完善多方协同平台,提升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能力。此外,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BIM有望实现更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和更高效的资源优化,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赵传礼.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探讨[J].新城建科技,2024,33(12):138-140.

[2]汪猛,贾雪婷,牛远达,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21):119-121.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4.21.038.

[3]党涛,贾雪婷,张瑞萍,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BIM运用关键要点探究[J].价值工程,2023,42(16):120-122.

[4]张昊.基于BIM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合管廊工程研究与应用[J].建筑技术,2023,54(07):786-788.

[5]闫黄玺.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6):127-128.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1.1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