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快乐“三合一”劳动 成就幸福童年

作者

沈诗慧

义乌市龙回实验小学 322000

【摘要】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依托。我班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的主体功能,以农业劳动为内容,形成学校主导、家-校-社“三合一”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推进劳动教育生活化发展,成就少年儿童的幸福童年。

【关键词】劳动教育生活化;“三合一”劳动实践;小学低年级;劳动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勤天下无难事”,人类现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靠勤奋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小学劳动教育格外重要。本文以一学期的劳动教育实践为基础,阐述劳动教育生活化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现实意义。

一、活动背景

(一)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如何将理论目标付诸于实践且发挥到最大作用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

(二)学生现存的劳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愈发薄弱。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和“充盈”的学习生活,让部分学生把劳动当作“有时间才做”“学校要求我做我才做”的额外任务。劳动教育得从小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开始。

二、活动过程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习惯培养的难度,低年级的劳动教育应更注重趣味性和探索性,且以日常的基础劳动为主,力求劳动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的玩耍中获得劳动乐趣,习得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为此,我从以下四个阶段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劳动教育。

(一)了解习近平爷爷——埋下劳动种子

在活动启动课上,大屏幕上出现习近平爷爷关于劳动的表述,再通过视频资料《崇尚劳动的习近平》,让学生了解习爷爷本身就是勤勤恳恳的劳动者,他如今的成就是从小到大务实的劳作换来的。让学生说说感受。有榜样的引领,劳动的种子已经埋进了学生的心中。

(二)寻找身边的劳动者——传承劳动精神

在正式开始劳动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实地采访身边的劳动者,或搜集优秀劳动榜样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感受等,并记录下来。小组交流并整合搜集到的资料后在班队活动课上交流收获。有了调查收集过程的认知和感受,有了听取汇报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对劳动的平凡与伟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后续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争做劳动小达人——感受劳动幸福

在学校已有的“劳动基地”和定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导向,我制定了家校社三方联合的劳动实践,力求劳动生活化,使学生的收获步步深入。

1.以“亲历实践”促进劳动价值观形成

(1)家务劳动

学生每周至少一次不同主题的、相对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叠被等等。完成后学生都会迫不及待拍照分享至微信群中,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节日文化

结合节日特点,安排劳动。如学习雷锋月,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大扫除;植树节,为植物浇水、施肥,观察植物变化;母亲节、父亲节,自制贺卡……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与收获,领悟“劳动创造美”这朴素的真理。同时利用好学校劳动基地,根据不同时令学习种土豆、小麦、青菜等植物,让学生重新走进自然,激发对劳动的兴趣。

2.以“社会责任”引领日常劳动习惯

通过身边的劳动者寻访活动,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每个人对社会都有影响,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应该为班级做一些贡献。于是班级每一位同学都会认领一份“工作”。在劳动中培养主人翁意识,在主人翁意识的驱动下认真完成班级日常摆桌椅、整理抽屉、清洁地面等工作,在欢乐的氛围中达到掌握劳动技能的效果。

3.在“创意物化”中提升劳动能力

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对于想象力丰富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让其创意落地物化,促进效果会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强一万倍。于是我利用扩展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就其参与的课程进行创意发挥。如超轻粘土的同学完成当堂课的制作后进行同类型其他物品的制作;科创实验同学完成器材拼接后思考原理并常识改造等都可以想方设法让作品变得与众不同。

创意不仅局限于学校内,在家也可以完成自己的小创作,如旧衣服改造成环保袋,旧鞋子改造成收纳盒……学生在创意劳动中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4.在“手脑并用”中激发劳动智慧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手脑并用”的教育,时不时地给学生“出难题”,让学生动用所学知识去尝试解决,将劳动与知识对接。如由衣服上的油渍如何清洗拓展到墨水、汗渍、血如何清洗,运用科学所学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度不同来解决。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手。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探讨劳动真谛

一学期劳动教育实践的结束并不是真的结束,成果展示也是学生劳动与思考的一部分。临近期末,全班同学整理了一学期劳动教育实践的成果,并以展板布置、绘画、小品、三句半、实物展示等形式进行了成果汇报,在交流和探讨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变化、收获,为一学期的劳动教育实践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活动成效与反思

劳动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一学期劳动教育实践的开展,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等方面都有提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学会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阶段性活动的交流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创造性展示成果为活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也为后续的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劳动教育实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亲子互动,双方互相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继而提高主动承担家务的频率。

实践是劳动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基于农村学校的实际和我校家-校-社“三合一”教学优势,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实践,有效推进劳动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少年儿童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凌雁《意义·目标·路径: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7月

[2]耿琳霞《家校联动 以劳育心——淄博市博山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新校园》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