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与创优

作者

裴淑梅

新疆和田地区广播电视台,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实现节目创优,应正视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终端服务满足两人或者多人的网络交流,主要有文字、语音、视频等方面的交流。当前,新媒体平台颇具综合性,兼备交流功能、办公功能、电子商务功能、资讯功能、文化娱乐功能,有效推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我将在在本文对融媒体后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发展进行剖析,推动广播电视节目不断优化,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

进入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具有开放性,就新闻节目来看,以前广大电视观众和听众大多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得到想要了解信息内容。进入媒体融合新时代,大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体了解各类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当前,5G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和快捷,具有全景效应,不但可以了解新闻节目、栏目、视频,获取丰富的信息,同时跟踪社会热点,发表不同观点。在5G通信技术全面普及下,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时性效果更加快、观看效果更好。

1、广播电视融媒体的含义

在当前5G时代,广播电视融媒体与5G网络紧密相连,节目报道和播出不再是单一的录播方式,而是以直播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公众。在5G时代全面普及在广电行业与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基于5G技术对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传播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了节目的时效性和传播力。基于5G技术的传播速度快、延迟低、范围广的优势,大大提升了节目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质量。第二,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时效高,改变了传统传播较单一的格局。使得节目传播在时间与空间的突破,媒体融合后凭借5G技术实现存储与传输的数字化,激活了新型主流媒体的数据价值,为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与创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数字的存储与传输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5G技术为发掘和丰富影视艺术源泉提供来重要渠道,同时结合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创新带来了巨大飞跃,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节目体验[1]。

2、创新与创优的措施

第一,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先生曾经立足于媒介演化的角度,指出社会发展将以“重新部落化”为落脚点,在口语传播占主导的时代,因为传播媒介的限制,所以只能借助肢体交流来传播信息,这种传播方式属于“部落化”传播。进入融媒体时代后,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传播工作搭建了完善的平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信息传播全球化,传播活动也转变为“重新部落化”。各部落组织中分类呈现出细致化与垂直化的特征,会针对不同社群、单位、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进行部落划分。目前,各广播电视节目直播账号已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粉丝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和节目主持人、工作人员进行互动,观看直播,自由留言,征集视频,进一步了解所喜爱的节目信息。与此同时,抖音和快手等平台可以为广大观众提供虚拟的互动场所,建立优质广播电视节目垂直社群和“共同场域”。举例而言,在“声临其境”节目入驻快手账号前,快手平台就举办了关于“声临其境”的短视频征集活动。成功入驻快手后,幸运粉丝们就和主播进行连线互动,主播待人和善,粉丝对主播也很敬重,这样的节目活动颇受广大用户的好评,引起了粉丝们的参与热潮,用户社群被划分为粉丝群,不仅加深了粉丝的情感,激发了整个社群的情感共鸣,而且调动了社群学习播音主持、参与配音艺术的兴趣意识。主播和培训老师也会耐心指导粉丝掌握相关技能,训练良好的播音主持素质,从而增强了社群对节目的认可度[2]。

第二,要想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创新,我们就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打造适应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许多广播电视台都存在人才的短版,由于财政补贴有限,广告创收受到新兴媒体的影响,许多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纷纷选择更高平台和更优越的待遇,纷纷进入新媒体平台。同时还存在部分电视节目从业人员并非专业的科班出身,业务能力弱,并且缺乏营销意识采访意识,由于传播根基理论知识薄弱,拍摄的电视节目栏目展现画面质量不佳、编辑内容缺乏创新、采访内容不够深入全面等原因,因此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进行磨炼和培训。

3、思考与建议

第一、在融媒体时代,促进广播电视节目流量变现,应做好相关运营维护工作,充分发挥直播主持人的作用。例如在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的第一场直播中,女足交流和运动员们将个人心路历程分享给了广大观众,央视体育主持人通过直播连线,对拍摄《夺冠》期间的感受予以分享,本次直播间的用户多达百万,粉丝们积极参与互动,流量极高。在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与创优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播平台与5G技术的融合,充分将融媒体应用在采集、制作与直播环节中,强化广播电视节目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度,增加粉丝量,则要发挥5G技术的传播优势,打造精品短视频,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实现大规模且高质量的数据信息获取,在获取大量数据信息后,可采用大数据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在线媒体资源的数据推动推送。为从根本上实现广播电视直播栏目制作质量,可以利用5G技术,线上进行内容远程创作,从而规避移动非线性栏目制作问题,制作出高质量且具有良好视听度的广播电视短视频栏目,带给用户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在信息技术和短视频的支持下,用户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程度上升,使融媒体产业和文化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当前,不少广播电视节目短视频在发展过程中通产积累了海量的媒体资源,视频素材与资源数量较多。为实现对这部分素材资源的充分应用,可充分应用大数据与5G技术,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短视频素材资源的快速加工与二次制作,不断提高素材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直播节目与信息传播创新。例如广播电视节目直播媒体在利用大数据与5G技术处理素材资源时,可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在素材中增加数字水印。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节目直播媒体还可构建媒体资源数字库,为媒体制作者提供充足的素材与资源。在资源下载环节中,可充分应用5G技术,提高素材资源下载速度,还能够确保下载后的视频资源的清晰度[3]。

第二,要转变电视节目在媒体融合和移动媒体时代的制作理念。随着媒体融合和移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接收的观念也发生改变。地方电视台在节目制作和创新过程中,从观众角度出发,要满足观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在制作本地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要展现多元化和创新个性化,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比如:和田电视台自办栏目《法曜昆仑》就是根据观众的定位量身定做的,有固定的收视群体,此栏目就充分体现了节目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画像,”使地方电视节目生产制作过程中依进行有针对性选题、使得电视节目更加贴近百姓实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广大公众可以和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互动,观看直播,自由留言,征集视频,进一步了解所喜爱的节目信息。同时,节目主持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会纷纷进入“后台”,为广大民众展示“生活中的自我”,拉近自身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另外,应注意做好相关运营维护工作,充分发挥节目主持人的作用,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直播工作。

参考文献:

[1]陆范锋.赋能与嬗变:5G背景下媒体融合应用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7):21-23.

[2]田元.5C视阈下电视模式融变的三个视角[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7):24-27.

[3]甘德斌.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如何实现快速转型[J]. 记者摇篮,2020,(06):50-51.

[4]浅析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与创优[J]. 孙莉.  西部广播电视. 2018(08)

[5]融媒体时代冲击下广播节目的适度可视化探讨[J]. 李申建.  传媒.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