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公共儿童活动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作者

陈祉君 赵丁锐 陈晨 赵苒 杨美怡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基金项目: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2026062)

摘要: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公共儿童活动空间面临诸多问题。本研究以大连市金州区金馨园为例,深入探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公共儿童活动空间改造设计。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明确现有空间在安全性、功能性、趣味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策略,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同时为类似居住区的公共儿童活动空间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密度城市;公共儿童活动空间;改造设计;设计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高密度城市居住区中,公共儿童活动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社区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 在儿童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然而,许多居住区的儿童活动空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降低了居住区的整体品质。以大连市金州区金馨园为例,该居住区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其公共儿童活动空间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有限的空间难以满足儿童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设施和布局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具体而言。从空间规划,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提出改造方案,以提升公共儿童活动空间的质量,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同时也为其他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公共儿童活动空间改造提供借鉴。

二、设计方案

2.1研究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几乎找不到可以活动的公共空间,综合被认证的国外“儿 童友好型城市”案例经验,在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上想要达到“友 好”标准,必须具备“可达性” “自然性”“安全性”“多样性”四种要素。

2.2设计内容

2.2.1.可达性:城市设计导致活动场所分离,提高城市儿童公共空间的可达性,首先要加大公共空间的分布密度,要改善城市中的儿童步行交通环境。

2.2.2.安全性:公共环境近来越来越难提供安全感,增加孩子们在户外使用公共空间的机会,首先要打破这种不安全感。

2.2.3.自然性:在城市中,应相应的增加自然空间。例如日本儿童教育界流行的体验型教育模式— “乡村留学”项目,让孩子们身处森林之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儿童发挥自主能动性。

2.2.4.多样性: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具有不同的行为需求特点,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要努力创造多种多样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活动项目[2]。

三、解决方法

1.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1优化空间分配与规划

首先,儿童活动场所的空间分配与规划非常重要,存在未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合理规划,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儿童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并且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高层住宅建设时更倾向于建筑容积率高、建筑密度最大化,以实现开发商利润最大化。这导致儿童活动空间的数量少、面积小,难以满足儿童户外活动需求。

3.1.2加强安全性、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安全性无疑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儿童在开放空间中进行户外活动的行为,并非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是随性而为,完全无法预计的,恰恰相反,它是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特定规律的行为[3]。

多功能性意味着设计能够满足儿童的多种需求。但目前往往难以全面满足儿童玩耍、活动、社交等多样化需要。空间划分不够合理,功能区界限不清晰,影响儿童的丰富体验和全面发展。

儿童空间规划设计中,容易存在灵活性不足。空间的可改造性差,无法及时适应儿童不断变化的兴趣和需求。

3.1.3空间设计中运用技术与数字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和信息素养对于儿童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在儿童活动空间中融入数字化元素,我们可以让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数字设备,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字素养。

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友好

3.2.1使用节能减排的高效能源

阳能发电也是一种重要的高效能源。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清洁能源利用,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采用高效能源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但期投资成本较高并且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一个问题。

3.2.2可再生材料作为主要材料

将金属废料进行回收和再生处理,生产再生金属用于制造钢铁、铝合金等产品;将可再生的有机物质,生产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

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再生材料的生产和采集过程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某些可再生材料可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或者土地资源,这可能会加剧当地的水资源或土地紧缺问题。

3.2.3进行有效的垃圾处理

进行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物品、有害废物和一般垃圾。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具等物品,选择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有效的垃圾处理有助于减少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降低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程度,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但是不当的垃圾填埋场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垃圾焚烧会释放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3.社区参与和合作

3.3.1.将空间环境打造从“成人视角”向“儿童视角”转换

儿童直接参与儿童友好空间的使用,因此在空间设计上要从“成人视角”转变为“儿童视角”。首先,保证安全问题,其次,在空间整体设计中也要满足各个年龄段需求。空间友好在儿童友好社区的创建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是衡量一个社区儿童 友好程度最直观的因素[4]。

空间以”儿童视角“设计,更好满足儿童心理与生理需求减轻儿童焦虑情绪,满足个性化发展。对于设计视角的转换,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实验,这将增加项目成本与难度。

2.社区调查了解儿童真正需求,制定服务方针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居民想法,制定并实行计划。并通过网络了解资料,更全面的了解现状,并寻求解决方案。整合数据就能更好的应用于设计服务儿童。

面谈可以直观了解儿童需求,沟通更加便捷同时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有助于搜集更准确的数据。其不足是调查阶段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并且项目设计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具有一定理想化。

3.将本地与社区文化融入空间设计

将本地文化融入儿童空间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儿童友好空间中设置专门的文化教育区域,展示文化资料或设计成标志建筑或图案,引导儿童主动探索。或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让儿童深入了解当地历史。

融入文化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实现心灵启蒙,增强归属感。在娱乐空间中加入文化学习无法使儿童真正放松一定程度上加重儿童负担。

参考文献

[1]侯思雨.多元合作构建儿童友好社区的行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22.DOI:10.27241/d.cnki.gnjgu.2022.000594.

[2] M.欧伯雷瑟·芬柯.城市— 设计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 [J ] ·吴玮琼,译.中国园林,2008(9) :49-55.

[3] 钟 乐 ,龚 鹏 ,古新仁.基于儿童安全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述评[J ].国际城市规划,2016,31(2) :96-98.

[4]唐琴.地区发展模式下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中的社会工作参与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DOI:10.27348/d.cnki.gscwc.2023.0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