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有效情境,课堂推进

作者

郭文君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渗透人文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标视角下,音乐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听、看、唱、动等形式展开学习活动。基于此,本文根据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情境教学予以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前言:小学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提升其音乐文化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情境教学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等优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创新音乐教学的方法,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不断拓展延伸音乐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自己准确的认知。

一、基于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意义

小学阶段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部分潜能,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是非常有效的。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有利于丰富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音乐作品和演奏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构思、想象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在思维中拥有独特、新颖和创造性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可以通过演奏乐器、唱歌、创作音乐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情绪和想法转化为音乐形式,培养他们勇于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能力。新课标视角下,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1]。

二、基于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互动思考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互动环境。活动期间,音乐教师可借助音乐欣赏以及音乐歌唱等方式培养学生个人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基于创造性思考的前提下,可让学生进行互动思考学习,在这样互动思考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围绕音乐学习内容,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以一个人的思维拓展到群体性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取长补短地进行音乐学习。

以《水乡歌儿多》这首歌曲为例,这是一首具有民族特点的民族音乐作品,为让学生体会到这一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体验式的音乐学习,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时的欢乐场景,让学生能够通过公开教学视频,充分感受到泼水节的歌舞之美,安排一些学生身穿傣族服饰,装扮成傣族同胞,让他们用树枝蘸着清水轻洒在其他扮演游客的同学们身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泼水节的清水,代表着傣家人对远方来的客人吉祥如意的祝福,此时,使学生在跳傣族的孔雀舞,唱起《水乡歌儿多》这首歌曲,让学生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深切地体会到泼水节的欢乐的气氛,这样欢乐的音乐学习氛围,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内涵。同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水乡歌儿多》这首歌曲所体现出音乐主题与思想内涵、音乐情感是什么?依据自身的所思所想,讲述音乐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互动交流思考,提出自己对音乐学习的深层次思考,并结合实践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应用到实践学习活动中,从而不断改进与完善音乐学习方式,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2]。

(二)激发学生兴趣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内容和互动形式,构建相应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以数字故事会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大屏幕展示数字故事书的电子版,结合音效和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呈现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建构良好教学氛围。

比如,在《百灵鸟的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参与故事情节发展,听到有趣的声音,看到生动的图像。教师还可以在展示过程中适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故事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情感投入。此外,教师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触摸屏或鼠标点击的方式参与其中,从而调动学生触觉和操作感。比如,利用电子白板或电子设备上的互动游戏应用,设计数字认知游戏或形状配对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感官,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感官体验,让学生在学生音乐教学活动中愉快地学习,继而培养其探索、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三)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使其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各种情境活动,如模拟音乐会、角色扮演、音乐故事创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投入自己的情感,通过身体语言、声音表达等多种形式,将个人感情与音乐作品的情感相结合,使其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例如,在听《新疆之春》和《四季歌》这两首音乐形象鲜明的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仔细听,四季有什么不同?”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其区别充分认知。而其他问题则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听教师的演唱或录音,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知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猜测答案,从而实现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和形象的目的[3]。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加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所具体的魅力,进而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层理解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超.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探究与实践[J].家长,2024,(16):153-155.

[2]吴建桦.以情育人以境动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情境体验教学探析[J].新智慧,2023,(05):78-80.

[3]王婷.以情育人以境动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情境体验教学探析[J].成才,2023,(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