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蒋睿倡 郝明 康杰
云南省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 邮编:650000
摘要:探讨了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意识不足、服务资源匮乏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关键问题,强调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整合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以及完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这些策略旨在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提升消防队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增强其应对高压工作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资源整合
引言
在探讨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这一复杂且多变的话题时,必须意识到消防队员作为城市安全的守护者,其工作不仅极具挑战性,而且常常伴随着极高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源于频繁的应急响应和紧张的救援行动,还来自于社会对消防队伍的高期望和严格要求。因此深入分析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提升消防队伍的战斗力和保障其成员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的特点
(一)高压环境下的心理韧性
在消防队伍中,高压环境是常态化的工作背景,这种环境不仅考验着队员们的体能和技能,更对其心理韧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心理韧性作为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或重大生活变故时,能够迅速恢复并适应的一种能力,在消防队员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紧急救援任务中,消防队员需迅速从紧张、恐惧的情绪中抽离,转而专注于任务执行,这种能力的快速切换,正是心理韧性的具体体现。此外心理韧性还体现在队员面对长期高强度工作时的持续动力和积极态度上,它不仅是队员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消防队伍保持高昂斗志和高效运作的关键因素。
(二)团队心理支持的必要性
在消防队伍的运作机制中,团队心理支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消防工作的高度协同性要求队员间必须建立深厚的信任与合作,而在面对极端工作环境和心理压力时,团队心理支持便成为了维系这一信任与合作的重要纽带。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倾听、理解和鼓励,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个体心理压力,还能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队员在面对困境时更加坚定和勇敢。此外团队心理支持还能够促进经验分享和情绪宣泄,帮助队员从同伴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学会更加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1]。
(三)心理健康管理的长期性与动态性
心理健康管理在消防队伍中并非一劳永逸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与动态调整的过程,消防队员的心理状态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环境、个人经历、家庭状况等,这些因素的变化要求心理健康管理策略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长期性体现在心理健康管理需贯穿于队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从入职前的心理筛查到在职期间的定期评估与干预,再到退役后的心理调适,每一环节都不可或缺。动态性则要求管理者能够敏锐捕捉队员心理状态的微妙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如引入新的心理干预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或增强团队凝聚力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二、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的存在问题
(一)心理健康意识不足
在消防队伍的心理健康管理实践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心理健康意识的普遍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体现在基层队员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局限上,也渗透于管理层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理解缺失中。部分队员往往将心理健康问题视为个人软弱或意志不坚定的表现,而非一种需要专业干预和治疗的医学状况。管理层则因忙于日常训练和应急响应,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管理在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匮乏
在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的现实中,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匮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瓶颈,这一匮乏不仅体现在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数量不足上,也反映在心理健康服务设施和资源的有限性上。由于消防队伍的特殊性,其成员往往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心理挑战,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然而当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配备比例较低,且多集中于大城市或大型消防机构,偏远地区或小型消防站的心理健康服务几乎空白。此外心理健康服务所需的设施、工具和资料也相对匮乏,限制了心理健康服务的深度和广度[2]。
(三)心理健康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的框架内,机制的不健全成为了制约其效能发挥的结构性缺陷,这一缺陷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管理的组织架构、流程设计以及评估反馈等多个层面。一是组织架构上,部分消防队伍尚未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管理部门或岗位,导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二是流程设计上,心理健康服务从需求识别到干预实施,再到效果评估,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使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往往带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后评估反馈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成效难以量化评估,也难以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三、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
在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是构建队员心理健康认知的基石,这一举措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和广泛的宣传,提升队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科学认知,消除对心理困扰的误解与偏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涵盖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与技巧等内容,旨在增强队员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调适能力。
(二)整合心理健康服务资源
针对消防队伍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分散、匮乏的现状,整合现有资源成为优化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关键路径,这一策略旨在通过跨机构合作、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实现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与高效利用。可加强与地方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高校心理学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的合作,引入外部专业力量,弥补内部资源的不足。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库,包括专家库、案例库、工具库等,为队员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支持资源。此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与资源的快速匹配。通过这一系列资源整合措施,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迅速、专业高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为消防队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3]。
(三)完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
在消防队伍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完善管理机制是强化其效能的核心策略,这一策略聚焦于组织架构的优化、流程设计的科学以及评估反馈机制的健全。一是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心理健康服务的规划、实施与监督,确保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二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服务流程,从需求识别、干预实施到效果评估,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同时建立健全的评估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服务满意度调查等手段,收集队员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与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结论
消防队伍的心理健康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整合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完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消防队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这也将为消防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伟丽,张建宏,王慧颖,等.突发应急事件救援后消防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4, 43(4):546-550.
[2]张益阳.基层消防救援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 2023, 9(9):25-27.
[3]次仁旺久,高运广.基层消防救援人员心理健康建设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 2022, 8(1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