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实践和思考

作者

林智圣

义乌市龙回实验小学 322000

摘要:问题驱动式课堂指的是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方式驱动学生主动、深刻参与学习的课堂。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运算、数学逻辑、几何直观等多个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为驱动式课堂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获得数学素养。本文说明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问题驱动式课堂的意义,分析探讨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式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重要的教学载体,小学数学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趣味性、开放性或情境性问题,借助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动力,借助问题驱动效应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问题驱动式课堂的意义

1.‌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动力‌

小学数学教师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动力。问题驱动式课堂下,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出示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和认知思考规律,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探究动力,增强其学习主动性。问题驱动下,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数学思维。问题驱动课堂下,教师会根据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设置一系列问题链,每个问题中都包含几个数学知识点,蕴含着不同的数学逻辑,学生要想准确解决问题就需要准确分析、认识这些数学逻辑,从而在数学逻辑中准确找到缺失的知识点,并通过自学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就能逐渐得到提升。‌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是从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来的能力总和,这些能力就蕴含在数学问题之中,教师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出示某个应用题,学生就会在审题或解题过程中获得数学逻辑及数学运算能力。

二、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式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创设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

传统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往往以板书的方式向学生出示问题,这样的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在“考试”的错觉,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讨论和解析,教师可尝试为学生营造数学问题情境课堂,引导学生沉浸到教师打造的生活情境之中,主动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这里有问题需要我帮助解决”的意识,从而开始依靠自主学习和相互探讨的方式开始探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的解读,借助教材背景材料创设相关情境,将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植入到情境之中,促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力求促进其数学逻辑及数学运算素养的成长。

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图片、投影设备等创设了公园售票处情境。之后,教师将数学问题植入到情境之中:同学们,现在我们到了公园门口需要购票,身高在150cm以上的同学票价为8元/人,身高在150cm以下的同学票价为4元/人,已知我班学生有15人在150cm一会说那个,有14人在150cm以下,请问购票共需多少元?

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这一问题之后,开始寻找题目中的逻辑顺序,从问题条件中分析出,将需要购8元票学生的人数和单价相乘,将需要购4元票学生的人数与单价相乘,之后将上述两项算式相加即可得到结果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逻辑与数学运算素养得到提升,其学习体验得到优化。

2.构建小组合作式问题课堂

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限的,传统小学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提出某个问题并随机抽取某位同学进行回答,这导致其他学生只能通过聆听了解回答问题学生的思路,没有机会将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被动思考的习惯,丧失主动思考和表达的兴趣。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小学数学教师可构建小组合作式问题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促使学生在小组间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以“周长”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像,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兴趣。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请在纸上使用线段绘制出屏幕上图形,说明物体最外围的一圈线条代表什么?(2)请在小组内相互出题,每人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标注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组内每个人都需要准确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所有问题。

学生接收到上述问题之后,开始在组内出题、讨论和解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接触到与边长有关的知识,并基于这些知识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数学抽象、几何直观、数学计算能力均获得提升。

3.创设跨学科融合式问题课堂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审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数学教学目标为中心融合跨学科知识条件,设计成跨学科问题,引导学生对跨学科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和实践,借此丰富学生知识事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一样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数学为中心合理渗透语文知识。

以“位置”为例,教师在桌子上放置一个毛绒玩具熊,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毛绒玩具熊,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朝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数学的视角进行观察,使用语文的视角进行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及语言应用能力均获得有效提升。

结语:小学数学教师开展问题驱动式课堂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从学生学情出发,构建问题情境课堂、小组合作问题课堂及跨学科问题课堂等多样化课堂形式,力求达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

文献参考:

[1]孙梅.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C]//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专题1).2023.

[2]左郁.数学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实践和思考——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4(1):0061-0062.

[3]李正新.以问题驱动式教学引领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