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作者

谭玉

四川省国川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近年来有关建筑安全一直都是建筑工程行业中的核心主题,且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本文将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为主题,深入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并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各项策略,意在不断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持续性的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引言:伴随着当前总体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便是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而由于建筑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与复杂性,加之大多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在此过程中就务必要严格的展开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此,深入探究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1.1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尽管大部分建筑企业纷纷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施工现场,制度执行情况却并不理想。部分管理人员对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对于一些违规操作行为未能及时纠正和处理。

1.2安全监督管理资源明显不足

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设备,但从目前来看,一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这之中,不仅仅是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短缺,且部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管理问题。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安全检测设备所出现的老化、落后问题频繁,无法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1.3施工人员自我安全意识淡薄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工人大多来自于农村,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自然在安全意识方面也缺少重视,他们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风险认识明显不足,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为图便利、追赶工期,经常出现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加之现场各项安全教育培训不足,以至于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极大的漏洞。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策略探讨

2.1强化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在强化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施工区域的特点,制定出更为详细且时效性的制度标准。例如,在高空作业区为例,针对该施工区域的安全风险特点,规定施工人员系好安全带,并在周围设置好防护网;在电气作业区域,务必要强调断电操作流程、电工需持证上岗等;面向物料堆放区域,也要设置严明的物料分类摆放制度,划分专门区域,规定码放高度和方式,避免因物料堆放杂乱而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必须设立更加清晰明确的制度标准,尤其是针对各类施工操作,应制定量化标准。如脚手架搭建方面,应规定横杆、立杆间距以及扣件拧紧程度等具体的数值;而有关的安全防护设施也要设定一定标准,如安全帽、安全网的材质、规格要求等。

与此同时,为确保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效果达到预期标准,还需加强施工现场的日常监督巡查,重点安排不同人员负责不同区域的安全巡查工作,若一旦发现违规必须立即制止并记录违规行为。之后也须按照施工进程,定期开展全面性的检查,包含各施工环节与区域,以此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贯彻到每个角落。

2.2持续加大安全监督管理资源投入

基于安全监督管理资源投入方面,应优先注重扩充并培养专业人才,这无疑是重要基础,目前,扩充原有行业技术人才的招聘渠道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须针对现有在岗的技术人员展开技术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跟随行业发展脚步。

在设备与技术方面,有关企业应注重以更新检测设备和技术为重点,制定出3年设备更新计划,根据工程建设频次,每年淘汰约15%的老化设备,有效引入智能监测设备。譬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塔吊防碰撞系统、智能安全帽等,这类设备不仅具备智能化水平,整体功能也更加强大。同时,要侧重与专业的维护公司签订年度协议,定期对各类设备展开维护、校准,有效建立设备管理云平台,实时记录施工过程中各项设备的运行数据、日常维护记录等,以实现各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维护。

2.3有效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所有参建人员来说,其必须要具备安全施工的意识,这也是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关键点。在这之中,应优先制定精准的培训计划,管理部门应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按照施工人员岗位、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将其划分到不同群组。例如,年轻技术工种要侧重于技术安全应用培训,一些年龄稍长的普通工人侧重于基础安全操作的培训。针对不同分组,可制定个性化的安全培训课程,将安全法规、事故案例、应急救援、操作规程等全部纳入其中,这样也将更具针对性地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另外,要着重创新培训方式,有效启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比如,在线上可自主开发安全培训APP,为施工人员提供动画演示、视频课程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在闲暇时间学习参观;而在线下,也须在每月定时举办现场操作演示,如急救技能实操、消防器具使用等,更要在每季度开展大型的施工模拟演练,譬如坍塌救援、火灾救援逃生等,以便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务必要基于施工人员这一角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在每月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不仅要包含理论更要包含实操。同时,通过现场监理观察不同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规范性,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奖罚惩处,再将他们个人行为与薪资待遇相互联系,这样将更好地形成工作震慑力。

2.4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在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同样能够提升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例如,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搭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平台。以当下应用较多的阿里云ECS 服务运行来看,该平台可将施工人员信息、设备台账、安全检测记录、隐患治理状况等信息数据全部录入到平台内,真正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化更新。该平台的运行还可通过设置智能预警的方式,对现场的各种噪声、气体污染等进行监测,一旦超出正常数值标准,便会向管理人员发送短信通知。这样管理人员将及时进行应对处理。而通过其平台数据分析功能,还将挖掘安全事故潜在的规律变化,这也将为各项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通过部署智能监控系统的方式,实现施工现场的覆盖性监督管理。例如,在施工现场的关键区域要点安装多个高清智能摄像头时可组成全方位的监控网络体系。摄像头能够精准识别出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行为、是否佩戴安全帽、哪个环节存在漏洞等,并将其立即传输至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只需在监控中心便可用语音向现场发出警告和提示。而该监控资料在云端储存时,也可以保存一年之久,这样也将便于各项事故的调查与回溯,这也将进一步提高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发展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安全与稳定性来说极为关键。因此,有关企业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以对当前管理现状的逐步剖析,有效提出一系列的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有关建筑企业也要持续性的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并注重引进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持续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样才能够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真正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3(6):3763-3764.

[2]黄小勇.浅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善天下, 2021(16):81-82.

[3]岳书号.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J].砖瓦世界, 2020(88):01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