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作者

陈雄兵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通过对大单元教学内涵与价值的剖析,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单元整合、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优化,旨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大单元教学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打破了传统单课时教学的碎片化局限,以更宏观、系统的视角组织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教材中的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它强调将单元视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教学单位,打破章节界限,整合相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以主题或项目为引领,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连贯、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

(二)价值

1. 促进知识整合与体系构建

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宪法”单元教学中,可将宪法的产生、内容、地位、作用以及与公民权利义务的关系等内容整合,让学生全面理解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在国家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避免知识的孤立与碎片化。

2. 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素养。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单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规则制定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同时深入理解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升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一)单元整合缺乏深度与系统性

部分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整合时,仅简单地将几个相关知识点拼凑在一起,未深入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导致单元主题不够突出,教学内容松散,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认知。例如在“友谊的天空”单元教学中,若只是机械地罗列友谊的特质、澄清友谊的误区、呵护友谊等内容,而未从学生成长过程中友谊对其情感、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系统影响角度整合,就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友谊在其生命中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定不够精准与全面

一些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时,未能充分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目标表述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如在“走进法治天地”单元,仅设定“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这样宽泛的目标,未明确学生应了解哪些具体法律知识,在何种程度上增强法治观念,以及如何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目标导向不明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单一

在大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形式缺乏创新与多样性。例如在“文明与家园”单元,仅通过教师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与实践体验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一)深度整合单元内容,构建有机知识体系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挖掘单元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核心主题为统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例如在“责任与角色同在”单元,可从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整合相应的责任内容,设计“角色认知—责任明晰—担当践行”的教学主线,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角色伴随着不同责任,且这些责任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其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从而构建起系统、有机的知识结构。

(二)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导向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将大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子目标,并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如在“国家利益至上”单元,教学目标可设定为: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国家利益的内涵与外延(知识目标);通过分析国际国内热点事件,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能力与素养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国家利益代言”主题演讲活动,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素养目标)。通过这样分层、精准的目标设定,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项目式学习法等,结合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富强与创新”单元,创设“未来城市创新发展规划”项目式学习情境,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承担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不同方面的规划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创新发展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富强与创新的内涵与关系,还锻炼了团队协作、信息收集与处理、问题解决等多方面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五、结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度整合单元内容、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以及构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路径,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崔允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专业的课程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13 - 18.

[4]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