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

李志荣

化州市第六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行,如何更好的将新课标与物理教学实践相结合,成为物理教师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对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密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此深入了解物理知识,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

前言:

近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促使物理学科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新一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与反思,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对物理知识系统的学习,不仅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教材内容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大部分的物理知识都很抽象。因此,教师需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从中找到对学习物理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物理是一门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观念的认知,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学生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而去对所学内容主动去探究。此外,教师可以拓展学生去了解科学家如何发现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并增加物理实验环节,让学生不再为了分数而去对知识点机械式的学习,而是让其在实践中去真实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

如,教师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前准备适合教材内容的教具。如镜子、碗等。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能看到光,那能摸到吗,教师打开窗帘让光投射到黑板上,学生纷纷走上讲台去“抓光”,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去感受光的存在。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镜子,将光反射到钟表上,让其感受到光发射的发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观察放在碗里的筷子为什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学生发现筷子明显变弯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发射与折射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探究,不仅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密切联系生活现象,深入认知物理知识

由于物理这一门学科的特殊属性,很多物理知识都应用于生活,因此,生活中有物理,物理知识也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新课标理念更加明确了初中物理需与现实生活结合,教师应充分发掘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实际生活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资源。现实中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将所学知识与其相融合。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将生活化元素运用到教学模式中,为学生设立情景,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透过生活实例去理解物理知识。

如,教师在讲解“物态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这一物理现象的关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图片与视频,如春天江河的冰逐渐融化的过程,炎热的夏天暴雨的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在这些自然景象中了解物理内涵。教师也可以举例,在冬天即使天气非常寒冷,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并向学生发问: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对“物态变化中”的各种形式有所了解,学生借助熟悉的食物,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注重对物理知识的记忆,但很难有深层次的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初中物理教师也应加大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开拓物理教育的新渠道。而物理这门学科,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学生只是对知识有表面的了解,对于很多物理现象,如瞬间的变化过程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观测,从而让学生没能对这一知识点真正的掌握,从而影响物理实验的整体质量,对学生对物理学习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合理、科学的运用科技数字化教学设备,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

如,教师在讲解“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大气压强有关的图片,这些图片有的来源于生活,有的是科学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而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最有效的讲授,就要用到托里拆利这一实验,因这一实验需用到水银,而其具有毒性,所以不易面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此实验的演示视频,不仅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也避免了学生参与实验而产生危险。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以后对该实验的掌握打好了基础。

结束语:

新课标理念着重强调应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应以开放的态度将新鲜元素注入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新课标中先进的理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培养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思维与创造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素云.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天津教育, 2024, (21): 111-113.

[2]韦雨萍.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南宁市西乡塘区安吉中学;, 2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