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研究
杨帆
德惠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吉林 长春 1303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模式。通过对该专业实训基地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幼儿保育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优化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策略。包括构建多元化的实训课程体系、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等,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保育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优化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是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实践性突出
(一)强调动手操作:学生在实训基地有大量机会进行实际的幼儿保育操作,如照顾幼儿饮食起居、组织幼儿活动等,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模拟真实场景:实训基地通常会模拟幼儿园的真实环境,包括教室、寝室、活动室等,让学生在接近实际工作的场景中进行训练,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化教学
(一)创设工作情境:通过设置各种幼儿保育工作情境,如幼儿哭闹、突发疾病、活动冲突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职业适应能力。
(二)角色扮演:学生在实训中可以扮演教师、保育员、幼儿等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更好地理解幼儿保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个性化培养
(一)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在实训中进行分层教学,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基础训练,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自主选择: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和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团队合作性强
(一)小组实训:学生在实训中经常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共同完成幼儿保育任务,如组织小组活动、进行环境创设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师生互动:教师在实训中与学生密切互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开放性与灵活性
(一)与企业合作:实训基地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等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需求,同时企业也为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指导和资源支持。
(二)动态调整:教学模式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不断更新实训内容和方法,保持教学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二、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教学现状
(一)实训设施设备有待完善
我校的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设施设备较为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例如,幼儿活动室的玩具和教具种类较少,保育实训室的设备不够先进等。
(二)实训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我校实训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与理论课程的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实训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实训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示范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和合作,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不足。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我校幼儿保育专业的实训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五)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实训教学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和实习报告为主,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缺乏企业和社会的参与,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不足。
三、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实训课程体系
1.优化实训课程设置
根据幼儿保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构建包括《幼儿生活照料》、《幼儿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安全与健康管理》等模块的实训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涵盖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加强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融合
将理论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训课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实训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
设计综合性实训项目,如幼儿园一日活动模拟、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
1.模拟幼儿园真实环境
在实训基地中模拟幼儿园的真实环境,包括幼儿活动室、寝室、盥洗室、食堂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幼儿园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2.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如幼儿哭闹、幼儿生病、幼儿冲突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虚拟仿真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播放幼儿园教学视频、展示幼儿教育活动案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幼儿保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鼓励幼儿保育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提高幼儿保育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幼儿保育专业教师应了解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到实训教学中。
2.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保育员等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教学。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指导。
3.建立教师团队合作机制
建立幼儿保育专业教师团队合作机制,鼓励幼儿保育专业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幼儿保育专业教师可以共同开发实训课程、设计教学项目、开展教学研究等,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1.多元化评价主体
建立由幼儿保育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和实用性。
2.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考试、作业、实践操作、项目报告、小组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过程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3.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中职学校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JKBLX2023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