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与事故防范策略
张荣
371521199001240722
摘要:本文聚焦化工安全生产,深入探讨其必要性,源于化工产业支柱地位及事故严重危害。剖析存在问题,涵盖制度、设备、人员层面,如安全制度漏洞多、设备老化失修、人员意识技能欠缺。针对性提出防范策略,从健全制度、强化设备管理维护、提升人员素养到引入先进技术,结合实例阐述,旨在为化工企业筑牢安全防线,助力行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问题;策略
引言
在当今工业体系中,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为各领域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与技术支撑。化工生产过程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使其事故风险极高。万一发生事故,不仅危及员工生命、企业生存,更会对生态环境、社会稳定造成毁灭性冲击。深入探究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精准剖析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事故防范策略,对保障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非凡,是化工领域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
一、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与基本要求
1.1 必要性
化工产业堪称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建筑、交通等诸多领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然而,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化工生产常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以及有毒有害的物料与工艺环节,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灾难性事故。这些事故不仅会瞬间吞噬员工的生命,给无数家庭带来灭顶之灾,还将使企业多年积累的资产毁于一旦,生产停滞、声誉受损,甚至面临破产绝境。化工事故的影响远不止企业内部,要是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且难以修复的污染,土壤、水源、空气遭受重创,影响动植物生存,进而威胁居民身体健康。
1.2 基本要求
化工安全生产需满足多方面严格要求。在工艺技术层面,企业必须采用成熟、先进且经过充分验证的工艺,确保生产流程稳定,从源头上降低风险。精细化工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控制,温度、压力、物料配比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反应的安全性。人员配备上,要确保所有岗位员工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熟悉化工原理、设备性能及应急处置方法,通过严格的资质考核与持续培训上岗。设备设施要求精良耐用,化工设备需具备良好的耐高温、高压、耐腐蚀性能,定期维护保养,安装完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阀、紧急切断阀等,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保障设备正常运转,为安全生产提供硬件支撑。
二、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诸多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存在短板。制度内容陈旧滞后,未能紧跟化工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法规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部分企业仍沿用多年前的操作规程,对新兴化工产品的特殊风险管控缺乏明确指引,在一些新型锂电池材料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活性物质的处理规范缺失,为事故埋下隐患。制度执行缺乏刚性,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一些企业虽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人员碍于人情或为赶生产进度,对违规操作、未达标作业视而不见,使得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2.2 设备老化与维护不足
化工设备长期处于恶劣工况下,老化磨损问题突出。许多企业为压缩成本,超期服役老旧设备,这些设备在经年累月的高温、高压、强腐蚀环境下,金属结构疲劳、衬里破损、管道腐蚀变薄等问题频发。在设备维护方面,企业也存在诸多不足。维护计划缺乏科学性,未依据设备运行数据、使用年限制定合理的巡检、保养周期,常出现过度维护或维护缺失情况。维护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人员专业技能欠缺,面对复杂设备故障难以快速诊断修复,只能进行简单的零部件更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致使设备带病运行,安全风险骤增。
2.3 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不足
员工层面的问题是化工安全生产的一大挑战。安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员工心存侥幸,认为小违规不会引发大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穿戴防护装备,如在有毒有害车间不佩戴防毒面具,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甚至违规动火、擅自离岗等,为事故发生打开方便之门。员工专业技能不足。化工工艺复杂精细,对操作人员要求极高,但现实中不少员工入职后缺乏系统培训,对新设备操作不熟练,对工艺参数调整把控不准,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无法迅速采取正确应对措施,加剧事故危害程度,严重威胁化工生产安全。
三、化工安全生产事故防范策略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企业应构建与时俱进且执行有力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要动态更新,设立专门的法规与技术跟踪小组,密切关注化工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变化,以及国家和地方新出台的安全法规要求,及时修订操作规程。针对新型化工合成反应,详细规定物料储存条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范围、应急处置措施等,确保涵盖所有潜在风险点。强化内部监督机制,成立独立的安全监督部门,赋予其充分权力,直接向企业高层负责。监督人员定期巡检生产现场,严格对照制度检查员工操作、设备运行、环境管理等是否合规,对违规行为当场记录并严肃惩处,绝不姑息。
3.2 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
设备管理维护关乎化工生产根基。合理规划设备更新换代,依据设备使用年限、维修频次、运行稳定性等指标,制定详细的更新计划,淘汰超期服役、故障频发的老旧设备,引进具有先进安全防护功能的新设备,如采用智能监测与自动预警的反应釜,提前察觉设备异常。优化设备维护体系,运用设备管理软件,收集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巡检周期、保养项目与维修方案,实现精准维护。加强维修团队建设,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新设备维修技术、故障诊断方法,与设备制造商保持密切技术交流,提升维修人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3.3 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
人员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提升安全意识上,企业应开展多样化安全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安全事故案例分享会,让员工直观感受事故危害;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月等活动,设置丰厚奖励,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将安全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员工从思想深处筑牢安全防线。技能提升方面,针对不同岗位员工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新员工入职进行全面系统的化工基础知识、操作规程培训;老员工定期接受新工艺、新设备实操培训,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模拟紧急情况,让员工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应急处置技能,确保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突发状况能冷静应对,精准操作。
3.4 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
积极引入前沿安全管理技术为化工生产赋能。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如集散控制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各环节参数,自动调节工艺条件,保障生产稳定运行,一旦参数异常立即预警并启动应急程序。部署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如高精度气体泄漏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全方位监测物料泄漏、设备过热等隐患,通过物联网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中控室,实现远程监控。
结语
化工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关乎企业兴衰、社会稳定。当前问题重重,制度、设备、人员均有短板。防范策略需多管齐下,健全制度、强化设备管理、提升人员素养、引入先进技术。唯持续发力、精准施策,方能化解风险,确保化工产业安全、稳健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清伟.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与事故防范策略[J].华东纸业,2024,54(11):52-54.
[2]郑翠翠,王浩,沙帅,等.化工安全生产问题与事故防范策略[J].化工管理,2024,(2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