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创新

作者

赵晴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河南 许昌 4615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新时代人的素养结构”理念的提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创新变得更加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并指出当前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难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手段单一以及实践环节缺失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个维度,提出采用“以素养为导向,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并应用知识,并发展关键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素养,如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专业工作和社会生活。本研究的结果并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珠职教育专业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职幼儿保育; 教学创新; 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 高素质人才

引言

本研究发现,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存在些许问题,例如理论和实践的关联不强,教学方式单调,实践经验不够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我们培养高质量的幼儿保育人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叫做“任务驱动的项目实践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际的项目,学习并掌握重要的技能和素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锻炼思考、合作和创新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将讨论这种方法的效果,以及它如何启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1 核心素养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现状

1.1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应对现代社会需求和挑战的重要能力[1]。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核心素养涵盖创新能力。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观点和创意。他们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创新能力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重要素质[2]。

除此之外,核心素养还包括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幼儿、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3]。

总而言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4]。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专业工作和社会生活[5]。这也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创新的目标和任务之一。

1.2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内容。当前教学中过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适应能力。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和书本资料的阅读,忽视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无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实践环节缺失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学生缺乏在实际岗位上的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这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迅速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从而影响了其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不仅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核心素养。需要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全面发展。

2 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下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创新

2.1 以素养为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简述

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教学方式。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采用以素养为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以素养为导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包括基础学科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还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项目实践过程也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采用以素养为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并应用知识,并发展关键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素养,培养适应未来专业工作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已经通过实践得到了证明,并为优化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而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2 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评估

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项目实践,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实践则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对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成效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他们在项目实践中不仅学会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如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些素养是学生未来从事幼儿保育工作以及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实践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应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中,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结束语

本文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创新的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深入研究并初步实施了“以素养为导向,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实践式教学模式”,其取得的效果表明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然而,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实践仍存在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通过进一步深化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改革,结合时代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相信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红霞.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创新教学团队建设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6):71-73.

[2]叶苡辰,黄俊杰.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研究[J].教育观察,2024,13(18):95-97.

[3]黎承再.瑶族长号融入中职幼儿保育声乐课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24,(17):142-144.

[4]姚军.中职数学教学与幼儿保育专业的融合策略[J].贵州教育,2024,(06):25-27.

[5]冯小燕.县域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教师,2024,(15):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