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增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

胡悦华

广州市增城区香江学校 广东 广州 51134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堂语文趣味性教学效果也已成学界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性教学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前言: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年级阶段,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平台,更是其逻辑思维和情感培养的基础。但目前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保证全面素质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此类问题必须设法解决。

1.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注意力和专注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较为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等情感,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通过引入游戏化元素、故事情境以及互动式活动教学,能够使学生快速步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活动后,教师能够更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教学互动。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情况,灵活运用游戏、互动问答等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为此阶段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1]。

2.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无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通过板书、讲解等方式传授知识,而学生的任务则是听讲、记笔记、完成作业。此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往往忽视了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偏向于学生自身主动学习,且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注意力通常难以长时间集中,并且经常会对单调重复的内容产生厌倦。但传统教学模式过于侧重知识点的讲解,课堂内容常显枯燥,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互动方式,导致学生注意力并不集中。教学内容往往固定化、模式化,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少采取情景教学、游戏化教学等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2]。

2.2师生互动性较差

但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性普遍较差,其语文课堂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机会较为有限,且互动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在课堂的交互模式也仅限于回答问题或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自身缺乏和教师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此单向互动模式不仅压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并且无法对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在低年级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发展,师生互动的缺乏阻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课堂互动不足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中缺少表现自我和参与讨论的机会,无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而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也导致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或方法,甚至影响了教学效果[3]。

2.3学生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业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当前的评价方式大多根据书面考试成绩加以评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以识字、词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为主。但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生活而言,此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的学生发展要求,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个性化表现明显,故此种评价标准并不合理。传统的以成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容易使部分学生受到挫折,尤其是那些在学术方面暂时表现较弱,但在其他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生时,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4]。

3.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性教学实施策略

3.1引入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阅读活动融入游戏场景,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借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较为有限,但游戏本身的特点,能够将枯燥的阅读材料转化为生动的互动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游戏元素,将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融入课堂,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参与情节的发展,能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为例,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教学前,需要提炼出文章的主题与语言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将教学内容加以调整优化,保证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创造能力进行充分调动。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准备花朵、树木、阳光和小鸟等春天相关的模型或图片,并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这些道具,引导学生联想春天的景象。教师可以展示一张鲜花盛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春天与其他季节的区别,进而引出文本主题。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文章中的文字描述,让学生通过联想猜测春天的具体特征和景象。例如,文章中提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的场景,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春天见到的其他现象,如燕子归来或柳树发芽。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春天气息,还能够培养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得到充分调动,进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增强阅读理解能力,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3.2提高师生互动频率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频率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引入阅读微课程、设计趣味导读单以及开展共读探讨,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阅读微课程作为一种较为简明精炼的教学形式,其可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拆解为独立的教学单元,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核心内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身相对较弱,注意力也难以实现长时间集中,若长篇讲授将极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下降。而通过微课程的形式,教师能够将长篇课文拆分为若干微型主题,微课程聚焦于特定的阅读要点或语言现象。在微课程结束后,教师可通过互动提问或讨论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每个知识点更加明确清晰,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学生能够在每个微课程的讨论过程中参与互动,表达个人理解并提出问题,从而提升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为例,教师首先从教材中选取传统节日相关的内容,包括节日起源、习俗等方面的介绍。以此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设计趣味导读单,作为学生阅读的辅助工具。其需要包含传统节日相关的图片、问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通过直观的形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正式阅读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书见面会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并了解即将阅读的书目内容。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建立对传统节日的基本认知。此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的知识会得到扩展,学生也会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倾听者变为参与者和讨论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身的阅读技巧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有趣的阅读活动为课堂带来了更多互动的可能,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或口头表达进行知识实践,并且可通过和教师的互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互动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推进。互动式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其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借助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发情感共鸣,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对某些内容产生个人情感体验,教师应通过讨论或分享环节,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和课文内容结合,借此深化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认同感。在学习描述家庭亲情的课文时,可以鼓励学生讲述家人的故事,并将这些情感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和联系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题。任务型教学本身通过具体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大单元整合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整体上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各个单元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通过整合多个课文或主题,学生能够从更大的视野中理解具体文本的内涵。同时,这种整合还有助于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促进学生从整体上进行认知。

3.4开展游戏式教学探索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时应当加以利用。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从而在保证交互性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字卡匹配游戏。教师可以首先准备一组生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有当前学习的生字,同时配备与生字含义密切相关的图片卡片。教学开始时,教师将字卡和图片卡随机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字形和图片的关系,进行匹配活动。例如,字卡上可能标示“树”字,而图片卡则展示一棵树。通过这种形式的匹配,学生能够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生字的理解。游戏设计可以融入小组竞赛机制。教师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进行分组比赛,通过限时完成字卡匹配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习动机。小组竞赛不仅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还通过竞技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单元整合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概念框架。通过整合多篇课文或主题,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理解语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学生借助任务的完成,体会并运用所学知识。教师需要围绕整体教学目标设计游戏内容,使每一任务或游戏活动均服务于单元的教学重心。通过任务型教学的具体任务,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仅体验乐趣,还能在真切情境中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与理解。

识字游戏的多样化设计,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并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基础。教师可以在每轮游戏后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在匹配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或感悟。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字词的实际应用情境,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将诗歌朗诵和故事分享会作为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活动,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选取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简短诗歌,让学生通过背诵和表演的方式展示其对诗歌意境的理解。通过此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背诵以及演绎中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和韵律之美。教学方式既具备趣味性,又能强化学生的识字效果,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学在趣味性与实效性提升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对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深度挖掘,以及多样化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语文教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丁丽群.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4):79-81.

[2]杨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2):82-84.

[3]徐淑英.以新课标为指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6):55-57.

[4]丁芳.阅读文本  “悦”享课堂——如何凸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11):51-52.

作者简介:胡悦华(1996.7),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初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课题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一般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低年段提升课堂趣味性的策略研究》(2022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