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作者

吕胜超 陈雷

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全球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文章首先概述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制造业的影响,随后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市场需求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以其高效、灵活、创新的特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制造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其内涵既包括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经济活动,也涵盖了经济运行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它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与融合,推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它们不仅改变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式,也重塑了经济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模式。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影响深远且多元。首先,它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传统制造业中,生产过程通常线性且层层传递,遵循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制造、再到销售的固定顺序。这种模式强调规模经济,追求通过大批量生产和标准化来降低成本。然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而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生产过程变得更为灵活和敏捷。通过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状态实时监控、设备远程控制和智能调度,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效率提升。此外,智能制造的兴起,如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机器视觉、智能化生产线等,更是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的生产精度和生产力。数字经济催生了新型商业模式。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如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使得制造业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使得制造业能够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此外,服务型制造的崛起,即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例如维修、咨询、培训等,实现了从单一产品销售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制造业的附加值。再者,数字经济正在重构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传统的产业链条通常以单向线性模式存在,而现在,数字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更为透明、去中心化的供应链,减少信任成本,提高整体协同效率。同时,跨产业的数字化联动,如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正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更为弹性的产业生态。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2.1 技术创新路径

企业需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设备、高性能芯片、工业软件等,以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此外,企业内部应当注重培养或引进数字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集研发、设计、应用于一体的创新团队,确保技术优势的持续积累和应用。企业应该通过搭建开放的数字化平台,打破内部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流动与融合。平台不仅连接生产线的各个环节,还包括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形成数据驱动的网络化协同创新模式。通过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配合,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和自我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同时,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智能排程、自动化决策,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通过智能制造的实践,企业可以逐步实现从传统生产模式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制造体系的转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制造业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利用数字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及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和资源高效利用。

2.2 资源配置路径

企业应将数据视为与土地、资本、劳动力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将其融入生产、设计、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在生产过程中,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企业应构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探索数据资产金融化,如数据交易、数据抵押等,激发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培养具备数字化技能的员工,形成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提供培训、教育项目,企业可以提升员工的数字素养,鼓励创新思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企业应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如远程工作、灵活工时,以吸引和留住数字人才,并鼓励内部知识和技能的分享,形成学习型组织。企业应借助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物料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实时追踪物料流动,优化库存,减少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同时,绿色制造理念的融入,要求企业在物质资源使用上注重环保,实施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资本投入的智慧配置是资源配置路径的有力保障。企业应优化研发投入结构,侧重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与金融市场的对接,企业可以获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风险投资、债券融资,以支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此外,企业应建立适应数字经济的财务管理体系,对数字化项目进行精细成本控制和投资回报分析,确保资本投入的效益。资源配置路径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支持,明确数字化转型目标,制定适应市场变化的资源配置策略。同时,企业需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技术、人才、物质和资本的协同,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在政策层面,政府应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和数字化升级,优化整体社会资源的配置。

2.3 市场需求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洞察他们的潜在需求和购买动机。通过构建用户画像,企业能够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产品。此外,实时的数据反馈机制也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定位和策略,以保持与消费者需求的同步。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商业机会。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内容社区等是企业触达消费者、建立品牌形象、进行产品推广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些平台,企业可以直接与消费者互动,收集实时反馈,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同时,互联网平台也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设计、信息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为企业开辟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企业可以采用订阅经济、按需制造等模式,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使消费者能够以更灵活、个性化的方式获取产品和服务。例如,通过订阅模式,企业可以提供定期更新或维护的服务,增强消费者黏性,同时降低一次性购买的经济压力。此外,按需制造则允许企业根据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这不仅能提升客户满意度,也能降低库存压力。

结束语: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和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制造业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链的重构。未来,制造业应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强跨领域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环保的可持续制造。

参考文献

[1]温曼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1,(36):32-34.

[2]王玉香,蒋剑.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28):135-137.

[3]周丽妍,陈思皓.数字经济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