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搭建小学语文习作支架的实践研究
童彬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233200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有效搭建习作支架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情境创设和个性化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维的写作支持。研究表明,通过精心设计的写作支架,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激发创作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的结合,逐步构建学生的写作信心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新课标、 写作支架、 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尤其在习作教学方面,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习作教学不仅仅是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思维表达、创新意识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支架,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持,成为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探讨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习作支架构建策略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习作教学尤为突出。传统的语文习作教学大多依赖模板化的写作指导,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写作能力的提升缓慢。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转变思维,突破传统教学瓶颈,成为了语文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习作教学不再仅仅是完成作文任务,更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拓展和个性化的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提供基本的写作技能和框架支持外,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激发其写作兴趣和思维潜力。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种转变,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然而,这一转变也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支架搭建,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写作支持。例如,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写作、结合多元化的写作资源等,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这些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自信,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有效习作支架的策略与实践路径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构建有效的习作支架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习作支架不仅是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支持,更是激发学生创作潜力的工具。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写作支架,成为教师的重要课题。有效的支架建设应涵盖写作技巧的传授、情感与思维的引导,以及个性化创作的鼓励,具体策略如下。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优化习作支架的策略之一是把握学情,运用得当。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包括他们的语言水平、写作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习作支架,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习作支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选择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图表支架等不同类型的支架,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和优化习作支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是支架构建中的另一重要策略。通过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想象力。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公园、社区或自然景点,在体验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事物与情感变化,从而启发他们进行具体的描写和表现。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实际意义,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写作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富有情感和思维挑战的活动。
注重小组合作与互动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共同构建写作支架。在小组讨论与互动中,学生可以相互分享写作思路、交换意见,拓展写作视角。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例如,在写作关于“我的家乡”的作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家乡特色的讨论,之后每个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出自己的作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在合作中加深对写作主题的理解,还能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语文习作课堂上,教师通过“记一次难忘的旅行”这一主题展开写作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写作框架:开头描述旅行的目的地和动机;中间讲述旅行中的具体活动和感受;结尾回顾旅行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并通过课堂互动分享自己旅行中的有趣经历。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不仅明确了写作结构,还能结合自身经历,激发了写作热情。在小组讨论后,每个学生根据框架独立完成作文,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反馈。通过这种支架构建,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个人体验,还能够在内容上加入独特的情感和细节。
三、习作支架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作用与反思
习作支架在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开头难”和“写作无从下手”的问题。通过提供清晰的写作框架和结构指导,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避免了无头绪的困境。比如,老师为学生提供的写作模板或结构提示,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组织文章的内容,从而能够更自信地开始写作。
支架为学生提供了逐步推进写作的支持,帮助他们提升写作的流畅性和逻辑性。支架不仅限于单一的框架,它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以及写作过程中的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写作思维。例如,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时提供具体的修改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的反馈,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迷失方向。这样的反馈机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不足,还能鼓励学生发现并强化自己的写作优势。
结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构建有效的习作支架对于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框架设计、情境创设和互动反馈,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教师也需要在支架设计中保持灵活性,避免过度依赖模板化的写作模式,鼓励学生在结构支持下发挥个性与创造力。未来的教学中,应不断优化习作支架,确保学生的写作潜力得以全面释放,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子晴.支架式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4.DOI:10.27741/d.cnki.ghbkj.2024.000253.
[2]杨祎琳.支架式教学理论视角下优化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D].成都大学,2024.DOI:10.27917/d.cnki.gcxdy.2024.0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