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药剂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王小佳

汕头市卫生学校 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中职药剂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体验成为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在药剂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内涵及意义,旨在为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药剂学基础课程

引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药剂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已成为核心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操作实践与知识应用的结合,并为学生构建一个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增强职业技能,提高市场适应性。

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任务中主动探索,并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估过程中,逐步深化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应用新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强调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以及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的发展,使学习过程与真实工作环境更加贴近。

二、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项目引入阶段

在项目引入阶段,教师根据药剂学基础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项目。项目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用性,能够涵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选择 “设计与制备一种特定功效的片剂” 作为项目主题。例如,设计一款缓解感冒症状的片剂或者补充维生素的片剂。这个项目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片剂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的辅料。向学生展示片剂的形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此阶段可以采用视频、实物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料,详细说明不同类型片剂的应用及制备工艺。教师还应强调项目式学习的目的,即通过实际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片剂剂型的理解。此外,通过讨论与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一技能的实际意义及未来应用前景,为后续的学习实践奠定基础。

2.项目准备阶段

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组织各小组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网络资源,了解片剂的种类、特点、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根据项目主题,设计片剂的配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案。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修改,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片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包括处方,辅料的选择和用量,制备工艺应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和压片等步骤。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修改,形成最终的方案,并撰写项目计划书。在准备阶段的最后,教师应组织一个点评的环节,提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去优化方案,让学生对片剂的制备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3.方案确定阶段

在方案确定阶段,学生需要根据准备阶段的资料,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设计出具体的方案。每个小组需要根据各自的方案,选择准备所需的原料和仪器设备、原料药、各种辅料等;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天平、粉碎机、筛网、混合机、压片机等。教师检查各小组的实验准备情况,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小组成员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共同讨论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实践操作所需的设备、人力资源、时间安排等。在此基础上,小组还需评估方案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操作风险,预设应对措施,调整操作流程。此外,每个小组需要详细描述操作流程,从原辅料的选择到最终的压制步骤,每一环节都需设定明确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控制点。

4.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片剂的制备。根据之前设计的方案,在制备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软材的质地、颗粒的大小和均匀度、压片时的压力等。如果遇到问题,如片剂硬度不够、崩解时限过长等,小组要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原因,并尝试调整处方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整个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实施评价阶段

学生需要对成品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估,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规格和标准,以及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各小组对制备的片剂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外观(色泽、形状、光洁度等)、重量差异、硬度、崩解时限和含量均匀度等。

根据质量检测结果,对片剂的质量进行评估。如果片剂质量不符合要求,分析原因并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每个小组应提交一份详细的项目报告,报告包括项目执行的详细过程、结果评估、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及对项目改进的建议。教师将根据报告和成品的质量给予评分,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提高自身水平。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药剂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1.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项目中运用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从而将抽象的药剂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实践。该方法注重营造实际的工作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直观地见证理论的实际效用。此外,学生在项目的规划和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回顾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种反复的实践验证过程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药剂学理论的掌握。在整个项目周期里,学生的理论知识会在多种情境中得到拓展,这种经验的积累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有效地促进了药剂学知识的深化与实际应用。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项目教学策略将学生置于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中,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具体操作,从而在项目实践中学习和完善药剂学的操作技能。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学生必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设备,调整实验条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些步骤要求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操作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验需求。每一次调整都有助于学生巩固操作理论,提升操作的熟练度。不断变化的实验需求锻炼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应变能力。此外,每一次实际情况的应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其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3.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项目教学法注重实际工作背景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最贴合社会实际的项目中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在多维度上提升自身的专业认知。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理解药剂学的专业标准以及操作规范,以确保实验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整实验方案,处理突发问题,加深了对药剂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解,从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以及专业能力。同时,项目的协作性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结语:项目教学法的引入标志着教育模式与行业需求之间桥梁的构建。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并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展现了教育创新与行业发展需求同步前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孟鑫.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87-88.

[2]冯绍坤.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03):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