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乐研促乐动 乐玩生智慧

作者

冯民锋

广州市番禺区茶东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1450

摘  要:“乐研促乐动,乐玩生智慧”强调利用有趣的研究,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快乐游戏中激发智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化指导,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法指导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模式,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策略,以求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法指导

引言:利用科学的学法指导,学生在乐研促乐动的学习氛围中能够逐步掌握归纳与演绎等基本思维方式,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系统化的指导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并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借助设计丰富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互动中乐玩生智慧,培养出对数学探究的热情。

一、“乐研”中学习知识,游戏中夯实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法指导在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框架,使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分解复杂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经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概念相结合,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的运算规律,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乐研促乐动的教学理念主张教师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利用有趣的运动与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借助生活化情境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能力。乐玩生智慧这一策略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的教学案例中,课堂开始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设置一个简单的体育挑战:每个小组需要测量操场的长度和宽度,并且在完成若干跑步任务后,计算出运动员的跑步总路程、平均速度以及完成时间。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在不同的距离上进行跑步,例如跑两圈、三圈或五圈,教师利用计时器记录每个小组完成跑步的时间。学生根据自己所测量的距离数据和记录的时间,可以运用四则运算计算出每个小组的跑步总距离、平均速度以及完成时间。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还能够利用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测量和计算之间的关系。如教师会问:“如果你跑了三圈,如何计算出你总共跑了多少米?”、“给定你的总距离和时间,怎样计算出你的平均速度?”这些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在运动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跑步间隙进行讨论,让其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结合这次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运动中理解距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体育情境中。

二、“乐玩”中攻克难点,活动中梳理解题思路

针对难点内容,学法指导的核心在于通过建立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学生分解问题,明确解题步骤,从而提升解题效率。在乐研促乐动的理念引导下,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的运动,帮助学生将复杂问题化简为易于理解的部分。学生在互动中逐步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掌握解题技巧的同时,还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数学能力。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循序渐进,利用层层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题分析的技巧,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解题。乐玩生智慧的策略在于帮助学生不断梳理解题思路,使其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力。利用这种教学策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还能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简易方程》的教学案例中,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接力跑步比赛,并且给出任务条件:在某场比赛中,第一位学生跑了5米,剩下的两位学生的总跑步距离为x米,整个团队总共跑了20米。学生的任务是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剩下两位学生的跑步总距离。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方程表示这个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5+x=20,并借助解方程找出未知数x。学生通过解方程得出x=15,而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跑步活动,帮助其在具体的运动情境中验证方程的求解过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平衡原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负重平衡赛。每组学生手持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代表已知数和未知数),利用计算,讨论如何保持天平的平衡。如教师要设置一个任务:一名学生手中的物品重量已知为3公斤,另一名学生的物品重量未知,总重量为10公斤,列出方程3+x=10,学生能够计算出未知重量为7公斤,并利用实际操作验证平衡。为此,这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将其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乐动”中组织合作,合作中培养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利用乐研促乐动的理念,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借助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分享各自的思考方法,互相补充思维中的盲点,乐玩中激发智慧。这种互动模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乐研促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法指导关键在于设计贴近生活的运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借助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探讨的机会,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在乐玩生智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并借助团队协作逐步完善。

在《圆柱与圆锥》教学案例中,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小球投准”。每个小组有两个目标桶,一个为圆柱形,一个为圆锥形,两个桶的底面积和高度相同。学生需要投掷小球(如乒乓球或橡皮球)来填满桶。每个小组要记录向圆柱和圆锥形桶中投掷的小球数量,并借助观察比较两种桶能容纳的小球数量。利用这种实践,学生会发现,圆锥桶所容纳的小球数量大约是圆柱桶的三分之一。在体育活动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圆锥形桶只能装下三分之一的小球?”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实验结果推导出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结合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总结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圆锥=1/3πr²h,而圆柱的体积为V圆柱=πr²h。教师接着组织学生再次回到操场,进行一次“体积竞赛”。每个小组用等量的水去填充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然后将水倒入一个圆柱形容器中,观察水量的变化情况。经过几轮实验操作,学生可以验证之前体育活动中的结论,进一步理解几何体积的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法指导策略,结合乐研促乐动的理念,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乐玩生智慧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系统化的学法引导,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这种教学方式借助持续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提升理解力,并在互动与讨论中打磨自己的解题思路。结合乐研促乐动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起稳固的知识体系,为未来面对更高难度的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素娟 ,王慧颖 ,杜得川 ,等. 小学数学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 [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4, 62 (Z1): 54-94.

[2]张素垠,陈亚屏.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J]. 新课程, 2020, (38): 170.

注:本文系2022年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四五”项目课题“研学后教下小学数学‘六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PYKY22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