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与实践
陈耀军
韶关市永翔实验中学 广东省韶关市 512600
摘 要:结合“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时空的整体把握,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同评估标准有机结合,构建学生历史素养发展的内在逻辑链条。同时,历史学习的目的是知识的累积,在于通过评估不断反馈、调整学生的学习轨迹,使学生能够在认知历史的过程中构建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思路
引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评估不只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更是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使用评估体系设计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并能够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确保历史课程的连贯性。学生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步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并通过评估结果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
1.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
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能将历史学科要求的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有助于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原来只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日常动态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转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2.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作为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在一致性教学中,教学目标、评价标准的统一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能反映学生的历史思维。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检测,而是成为促进学生历史素养全面提升的工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理解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调整,使评价过程真正服务于教学学习的需求。优化教学评价模式还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致性评价注重反馈的及时性,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实现。评估内容涵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检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思维深度。学生会反思自我,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历史认知框架,并在反思中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二、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实践方法
1.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精确的解读分析,设定合理、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每一项知识点、能力要求,确保这些内容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教师还要将课程标准中的宏观要求进行适当的分解,使之细化为可操作的课堂目标。教师把教学目标分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为课堂教学提供明确的路径方向。
在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中,学生需要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物,并理解新文化运动运动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属于较低的认知层次,即“记忆”层面。然而,这些内容缺少明确的行为条件,需要教师根据专业知识技术进行适当的解释。此外,教师还需要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在课前通过调查、问卷、测试等方式,准确评估学生的知识基础。分析哪些是学生的“已掌握知识”,哪些是“未知知识”或“误解知识”;哪些是学生的“现有能力”,哪些是“潜在能力”,对学习情况的分析应该具体详细。
2.着重教学过程
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可以确保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保持高度一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学过程应当以目标为导向,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核心知识展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
在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制作一张详细的时间轴图表,标注出战争开始的时间、主要战役、重要条约等内容。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利用时间轴的方法展示历史事件的进程。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填写表格。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系统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多样性。
3.注重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过程设计,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将更多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更多是引导辅助的角色。教师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本《五四运动》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及其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情境,设定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可以从“如果你生活在1919年,你会如何应对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挑战?”这一问题展开,邀请学生从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的角度出发,代入历史角色进行思考。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学生被鼓励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开始设身处地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五四运动》相关资料,探讨该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并得出不同的结论。每个小组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多样化评价反馈提升学习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样化的评价反馈机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主,容易忽略学生的多元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自主性。
教师在讲授《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多个层面。例如,在知识掌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或开卷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理解程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英.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以《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为例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 (10): 78-84.
[2]华一丹. 微课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片段运用探究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 (10):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