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究
于宁
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教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实质上也是促进人的个体化和社会化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今天,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开设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劳动感知力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分析中职院校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
前言: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启蒙也是职业教育深化的重要体现。在当前中职院校教学创新改革的今天,注重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就业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并激发劳动的主观能动性[1]。
一、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特征
第一点是理念融合性。该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意识。两者之间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尽早体验不同职业活动,提前认识社会形势,以及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前做好心理预期[2]。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注重中职院校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也能让学生正确塑造今后的职业生涯思想意识。
第二点是内容创新性,教师可以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将劳动与职业教育启蒙与日常专业课相结合,采用实践课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内容要涵盖环境科学、社会公正等多个领域,让学生接受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3]。
第三点是方法改革性。中职院校可联系企事业单位,通过构建模拟现实的劳动就业场景,还原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况。学生在具备充分理论知识后,也能在日常实践中认清未来就业的规律和现实,通过项目式学习、实地考察或社区服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与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自身责任感,真正成为对社会及环境有贡献的优秀青年。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院校具有十分丰富与职业相关的教育资源和现场的实训基地,与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在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体验。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课程内容更贴合社会实际。由于中职院校区别于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强,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目的也并非考大学,而是希望学得一技之长,在步入社会后有明确的工作指向。开展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时,可能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强。或中职院校对这部分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启蒙教育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此外,还有部分中职院校所开设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出真正的育人功能[4]。以板书教学为主,学生的积极性被明显削弱。现有的课程内容只能反映课本上的知识,却没有与现实劳动就业情况相吻合。即便学生接受再多理论教育,也并不利于自身劳动价值观念的养成。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实践探究
(一)立足可持续发展,设计劳动体验课程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可以从设计劳动体验课程方面入手,根据中职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和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设置课程体验环节。还原真实就业工作场景,让学生将丰富的理论知识都能投身于实践应用中,对未来工作岗位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判断。中职院校也要聚焦选择或设计职业情景或实际岗位演练等方式。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在模拟劳动场景时提前做好心理预设,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预期。此外,还可以依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等,使劳动体验课程更加多姿多彩。例如,聘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前来讲座。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所学专业在未来的就业方向、薪资待遇以及需要具备的劳动意识。在形成交流互动时,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更大热情[5]。
(二)优化宏观政策和微观课程改革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职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需要从优化宏观政策及微观课程改革方面入手。教育部曾出台关于职业教育启蒙的具体文件,其中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准备,使之朝向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各地政府也要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启蒙教育投入更多的重视程度,通过政策的扶持,资金投入的方式,为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工作岗位,提供必要保障,构建职业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顶层设计方式,找到彼此之间利益共同点,以制度和政策推动职业启蒙教育的持续长久发展,也可以组织中职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让学生接受教育时也能提前学到未来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加强政策引导时进行微观课程改革,增加现有课程的时效性。让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真正为日后岗位所用。
(三)构建高质量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师资团队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培养中职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和就业观,需要从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方面入手。由于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丰富工作经验,上课时也只是照本宣科,将课本上现成的理论知识,以板书式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并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即便安排的课时再多,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和劳动趋势也缺乏清晰的认知。对此,要从教师入手,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安排其接受劳动实践教育,丰富教学经验。还可以聘请从母校毕业的高级蓝领人才来学校任职实践教师,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丰富理论知识时,也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应用,借助教师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开启全新的劳动教育篇章。此外,还可以网罗更多人才资源。例如,积极探索如家长或社区人才以大国工匠进课堂的活动,邀请具有专业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进入到职业教育启蒙教师队伍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对中职院校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要求。
结论: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当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和中职课程相结合,有利于提前为中职学生今后的劳动和就业提供学术保障。今后也要构建高质量的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师资团队,优化宏观政策和微观课程改革,更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设计劳动体验课程,使得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在中职院校能真正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梁静.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究[J].留学, 2024(11):76-77.
[2] 王立新。社会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初探——以上海市"平一"小学为例[J].青年学报, 2011(02):39-42.
[3] 李圆玲.中小学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 2023(1):22-25.
[4] 许慧.小学劳动教育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路径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3.
[5] 卢迎春,杜娟.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教育相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J].科普童话, 202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