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作者

刘永彬

东胜区林荫街道办事处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新时代的特征,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增强,以及科技的迅猛进步,都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活动不仅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还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因此,有效组织与策划群众文化活动,使其既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新时代

1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分析

1.1活动规模与类型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新时代的多元背景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这些活动的规模和类型多样,反映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社区的活力。从规模上来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分为小型的社区邻里聚会,中型的街道或乡镇文化活动,以及大型的区县乃至省级庆典。小型活动通常以家庭、邻里或兴趣小组为单位,如家庭才艺展示、社区艺术工作坊等,旨在增强邻里关系,传播社区传统。中型活动则通常由街道或乡镇文化站组织,如广场舞大赛、戏剧表演等,能够吸引整个街道或乡镇的居民参与,增强社区凝聚力。大型活动则由政府部门或民间组织筹办,如民俗文化节、马拉松比赛等,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还常常成为区域性的文化盛事,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活动类型上,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是百花齐放。文艺表演类活动如歌唱比赛、舞蹈表演、戏剧汇演,为群众提供了展示才艺、陶冶情操的舞台;教育讲座和工作坊则涵盖了艺术、历史、科技等多领域,旨在提高公众的知识素养和技能;体育竞技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团队精神;还有各类展览,如摄影展、书画展,展示了群众的创作才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清洁、敬老爱幼等,体现了和谐社区的建设理念。

1.2活动参与度与满意度

活动的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参与度。在策划阶段,应当深入研究群众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确保活动内容既具有普遍吸引力,又能满足特定群体的个性化期待。结合地方特色,挖掘本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可以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从而吸引不同年龄、背景的居民参与。

活动的便捷性和可达性是影响参与度的重要因素。组织者应当考虑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形式,确保它们与居民的日常生活节奏和空间需求相匹配。例如,利用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举办活动,既方便居民参与,又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如社交媒体、手机应用,提前发布活动信息,提供在线报名,可以进一步提高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便利性。

至于满意度,一方面,活动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包括活动的专业性,即邀请专业讲师、艺术家或团队参与,保证活动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同样重要,如设置参与性强的游戏环节、工作坊或讨论,使参与者能亲身参与和体验,提升他们的满足感。此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如流程的清晰、志愿者的友善服务、场地的整洁,都会影响参与者对活动的整体评价。

2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策略

2.1活动主题的确定

活动主题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灵魂,它不仅规定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风格,也直接决定着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新时代,活动主题的确定需要兼顾时代特色、地方文化以及群众需求,以实现活动的多元性、创新性和共鸣性。

融入时代精神是活动主题的重要导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反映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还要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中国梦”主题的演讲比赛、艺术展览,让群众在参与中感悟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自豪,从而提升公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地方文化是活动主题的宝贵资源。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元素,如方言、艺文传统、民间习俗等,这些都是活动策划的鲜活素材。通过挖掘和展示这些地方特色,活动可以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增强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例如,可以通过“民俗文化节”、“非遗展示周”等形式,让群众在体验和互动中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

再者,群众需求是活动主题的出发点。活动策划者应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文化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确保活动主题能够引起广泛共鸣。例如,对于青少年群体,可以组织科技体验活动、艺术工作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对于老年人,可以举办健康讲座、养生课程,满足他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创新性是活动主题追求的关键。在确定主题时,应鼓励引入新元素,如结合现代科技,例如利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或者运用新媒体进行现场直播,扩大活动覆盖面,增强互动性。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案例,大胆尝试跨文化的融合,比如举办国际美食节、世界音乐晚会,以开阔居民的视野,增进多元文化的理解。

2.2活动形式与内容设计

活动形式应当多元且具有互动性。为吸引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群体,活动可以涵盖文艺表演、体育竞技、知识讲座、工作坊、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举办“社区艺术节”,内含音乐会、戏剧表演、舞蹈比赛等,让居民在欣赏高水平表演的同时,也能亲身参与,如设立大众评审环节,让观众投票决定优胜者。此外,利用现代科技,如社交媒体直播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扩大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让未能现场参与的居民也能感受到活动的氛围。

活动内容应紧密贴合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民间艺术、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等。活动策划者应深入挖掘这些资源,以增强活动的本地色彩和文化内涵。例如,组织“民俗风情展示”,让居民重现传统手工艺,学习地方戏曲,或者举办“老故事新讲”,邀请长者分享社区历史,促进民间文化传承。通过这样的活动,社区居民不仅能在参与中感受到归属感,也能在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

强调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理念。活动应鼓励居民共同参与策划与执行,如设立居民提案环节,让居民提出自己希望举办的活动,或者邀请居民担任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筹备和现场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活动满意度,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例如,设立“社区菜园日”,居民共同规划、种植和维护社区公共绿地,既提高了环保意识,又加强了邻里间的交流。

活动内容和形式应鼓励创新和实验。在保持传统活动价值的同时,引入新元素和新技术,如结合现代科技举办“科技与艺术的碰撞”展览,让传统工艺与数字艺术相融合;或者举办“未来城市设计大赛”,鼓励青少年思考和设计绿色社区。通过这样的创新,活动不仅能紧跟时代步伐,还能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对未来的思考。

结语

经过深入探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本研究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活动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活动的现状,我们看到规模与类型上的多样性既是优势也带来挑战。为了有效组织与策划活动,我们提出了以党建引领,结合地方特色,强化社区参与,引入科技手段,以及优化资源分配的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活动的专业性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于天奎.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J].《文化产业》,2024年第16期65-67,共3页

[2] 顾顺玲.基于新媒体时代简析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宣传的创新路径[J].《东方娱乐周刊》,2024年第2期132-134,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