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幼小衔接策略分析
青丽芳
昆山澄峰外国语学校
摘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未来的社交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当做好课程衔接的准备工作,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诠释出综合素质。另外,为了顺利过渡幼小衔接,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衔接。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策略
一、注重情感交流,实现教学衔接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一年级的学生在表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意思不够连贯、内容不够完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而发展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只有形成倾听的习惯,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更多词语表达和语言表达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天地人”这一课时,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的生字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教学案例。同时,在课堂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充分了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掌握语文汉字的书写技巧。譬如,在教学“天”、“地”、“人”这些生字时,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汉字动画,不仅可以集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中,能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二)积极给予鼓励与赞美
为了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给予鼓励和赞美,为一年级的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出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幼儿园和小学无论是教学环境、课程还是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大班幼儿在升入一年级后,一时无法适应,导致出现成绩差、能力低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一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采用多种适宜的体态语言和肯定性的话语,支持、尊重和赞美一年级学生表述的内容。促使他们能够大胆表达、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有利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练习,使学生能够熟读牢记汉语拼音。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开口说,并指导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背诵技巧。为了实现教学衔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了解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与幼儿园语言课程存在的不同之处。并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本领,从而缓解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等新知识时存在的不适。
二、采用游戏教学,实现幼小衔接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大部分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更习惯幼儿园的学习模式,容易产生逃避或是厌学等不良心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够保证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角色扮演
为了能够让一年级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熟悉感,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教师在采用游戏教学法时,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使游戏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或是扮演文提到的角色,让学生演绎出猴子、兔子、松鼠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小动物们尾巴的特点。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够帮助一年级小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规律,从而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游戏比赛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当注重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游戏比赛的方式构建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加形象化,打破冰点隔阂。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分类,将韵母划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每一个字母的四个声调,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划分小组,利用小组擂台赛的方式进行“汉语拼音大比拼”。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有效集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增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同时,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语文课堂。
三、优化教学形式,实现管理衔接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是核心的目标之一。一方面,小学阶段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时间的安排,与幼儿园教育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年级完全是一个全新且陌生的学习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和自主约束力较弱,容易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应当及时优化教学形式,才能够实现幼小教学管理衔接。
比如,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儿童掌握知识。但是,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学生要以“听说读写”等综合性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譬如,在教学“汉字偏旁部首”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汉字的偏旁部首写在硬卡纸上,并要求每一名学生拿着卡纸上的偏旁组成新字。通过融入游戏元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落实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平稳顺利地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因此,在一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快速调整状态。通过融入游戏元素,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梦芝. 关于幼小衔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J]. 电脑校园,2021(10):3277-3279.
[2]黄国才. 基于幼小科学衔接的小学"适应期"语文教学建议[J]. 新教师,2023(8):17-20.
[3]王佳婧.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D]. 江苏:扬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