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整本书阅读“一本+四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戴馨臻
南京市溧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2112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可采用“一本+四读”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一本”,指教师从每册语文书“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本,指导学生将其读深,读透。“四读”是一种以阅读任务为导向的课前自读、课堂上的展示、教师的指导和课后延伸。“四读”通过“一本书”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类书”,并熟悉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和阅读技巧,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全面阅读;任务驱动
“读整本书”是一部充满深刻、厚度和崇高的实际行动,它能够为人们的心灵增添色彩。中小学生在实际活动时,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目标,选择适合的书籍,制定有效的读书规划,结合使用方法,深入探索、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内容,以及分享和交流读书心得、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书目的目录、序、后记、相关评价等信息,借助各项任务驱动,使用思维导图、圈画批注、摘抄、写读后感、交流分享等方法,对作品展开深入的研读。
过去的一些观念认为“整本书阅读”和“课外阅读”是一样的,老师会向学生提供适当的选择,让他们随意地阅读。但是,许多老师都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很难给出一套全面的、针对性强的“整本书阅读”阅读计划,也很难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对阅读缺乏热情,甚至陷入了浅薄的、零散的阅读习惯,无法理解作品的关键要求,也无法做出有针对性的解释。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作者将“一本+四读”模型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以“一本”为支点,撬动“一类”书籍的阅读
一本,是针对每学期语文书中“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及类别而言的。每一册书“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书目不仅和教材课文之间存在横向关联,相互之间还相互呼应。这些书籍以其独特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横跨古今中外,构成了一个多元化、多样性十分丰富的“类”。
基于主题和教材安排,在每学期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上,笔者就会选择最具特色的一本作为读写目标设计,并以准确的读写目标指导我们将这一本读透,再由“一本”提高到“一类”,把握这类文章常用的读写“模式”。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以“笑与泪”为话题,介绍了《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册书。三册书都叙述了长大的故事,情节的主人公有的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在或甜或苦的经过中,教他们一个步向前,勇气地面对未来。选择高尔基《童年》这一本重点读,精读,理清人物关系,感受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以此为范例,学生自读《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亲爱的汉修先生》等同类书籍。再如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以四大名著为主要阅读内容,在中国古典名著中感知人物形象,品百味人生。笔者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孩子们对《三国演义》兴趣最浓厚,因此,以《三国演义》为着眼点,以“经典遇上经典”为主题,让学生在感悟三国人物的基础上掌握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感知古典名著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以“一本”为支点,撬动“一类”书的阅读。“双减”和“减负增效”都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目标,它们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从“一本减负”到“四读提升”
“四读”旨在通过分步骤的读书来协助学习者最好地理解“四读”。“四读”包括四个部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堂上的分享讨论、老师的指导辅助以及课后的练习。“四读”旨在通过分步骤的读书来帮助学生最好地理解“四读”,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四读”旨在通过老师的监督、评估、传递、激励等手段,帮助学生最好地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根基。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一本”重在将一本书读深读透,从阅读数量上达到减负,“四读”重在读书方法的渗透与掌握,从“不会读”到“会读”,从“无序读”到“有序读”,从“随性而读”到“有法可依”,在于阅读质量上的提升。“一本+四读”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其中的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能够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真实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并且有助于“双减”的实施。
三、“一本+四读”整本书阅读模式的教学实践
(一)以“课前自读”唤醒学生读书意识
“一本+四读”的阅读任务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通过列举相应的阅读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主阅读”。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课文的内容和目标,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信息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减负增效”的课程要求,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更好地接受分级指导与个性化评估。“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童年》被誉为苏联文学界的杰出代表,它通过儿童的眼光探索着社会和个体的命运,并且细腻地展示出故事中的艰辛和痛楚。充满伤痛却又不失天真烂漫。但是由于生活的国家、背景、年代、经历的不同,学生课前自读,对阿廖沙的人生经历未必能理解。因此,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带着任务线索,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先借助思维导图读通,读懂,让孩子愿意读下去。
带着任务自读,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可对故事任务进行简单梳理。在填入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书中所要传达的主旨记忆加深,唤醒他们自读的自觉意识。
(二)以“课中展读”获得读书成就感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通过向他人传授自己所学的知识,孩子们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展读则是一种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分享给他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包括课前5—8分钟的演讲和班级读书活动。这些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任务,又能让他们在合作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老师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喜好和个人需求,根据他们的阅读障碍,组织和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指导他们完成一个或更多的课外活动,共同探讨课程内容,编撰课外资料,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探究和讨论,学生们能够在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想法时保持批判性。这样,他们就能够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运用多方的视角和想法,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挑战。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以“指导促读”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如果一些学生缺乏阅读主动性,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应该及时提醒并督促他们。对于那些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个性化的任务安排或者单独指导的方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阅读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那些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思考阅读的意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经历,因此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并指导他们在阅读中寻找成长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党绪.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J].语文建设,2022-01
2.费浩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多位路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