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做好统战工作策略研究

作者

高一木

陕煤电力运城有限公司 山西省运城市 04460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在新时代具有着重要的优越性,对当今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华民族内部凝聚爱国精神的重要制度。但是,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里高速发展,就必须要对其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要充分发挥政治制度的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新时期;政党制度;政党原则;国际话语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新征程上,要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紧跟时代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强化政治引领,把准统战工作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得以巩固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新征程上,推进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坚持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统一战线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正确方向,确保具有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

一、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动我国政党制度有效运行和建设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中国人民自觉、自愿的选择。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是随便产生的,因为一个国家要想顺利地发展下去,其政治必须是要保持稳定的,所以政治制度也一定是顺应社会,顺应时代的。而当今的中国正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到来,所以中国要想克服这些困难,迎难而上,就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民主国家的主宰。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够代表、保障和实现民众共同利益,能获得民众的理解、接受和拥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根基,以人民为中心既要求体现人民诉求、关心人民需要也要求依靠人民力量、实现人民价值。一方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畅通民主渠道、创新参与方式、创造宽松氛围,支持和鼓励人民建言献策、表达意见、提供监督、实现政治参与,另一方面也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广大人民展现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提供平台,让人们能够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18-03-05(01).]。

(三)坚持法治保障

当今的中国是法治国家,中国要想顺利地向前发展就必须要坚持法治,坚持依法治国,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治的保障,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也就无法发展下去,社会主义民主也无从发扬。所以,新时代的中国要想推进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就要推进法治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系健全和定型,保证制度主体有制可依、制度机制有效落实、制度程序规范运行、制度效果落到实处。

(四)坚持实事求是

历史已经证明西方政党制度在中国没有生成的土壤,无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反而使中国陷入了战乱和纷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特定国情需要,符合中国人民整体利益。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仍然是要保持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实事求是,合理发展。一是做到继承与发展相统一, 既要继承过去优秀的思想,优良的传统,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二是批判地吸收他国政党制度经验,一方面积极借鉴西方政党制度的有效经验,在制度比较中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中不合理、不适用的要吸取教训、自觉规避。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研究、解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挑战, 找到其发展规律,推动其发展。

二、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面临的挑战

(一)主体建设有待加强

首先,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存在不足,如在思想建设方面,有些民主党派人士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自身性质、地位、职责认识不到位,存在思想困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充分,存在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情况;在组织建设方面,一些民主党派队伍发展迅速,但是忽视了界别特色和质量要求,导致一些党派之间特色模糊、界别趋同;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些制度建设不健全,如学习制度、参与机制、干部培养选拔使用机制等,没有更好地发挥制度倒逼和规范约束作用;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存在领导力不强和后备领导力量不足的情况。其次,民主党派履职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中主动性不强,对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联系、沟通和互动较少,缺乏整体意识;在民主监督过程中,针对问题没有进行批评教育,没有提出合理的建议,针对性不强。

(二)制度运行有待完善

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过程是充满艰难坎坷的,虽然现在发展地较稳定,整体结构已经定型,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落实不到位影响运行质量和效果的情况,一是政治协商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有些协商流于表面,在通报情况、知情明政方面做的不够,导致协商准备不足、协商意见质量不高、协商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二是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参政议政效果不显著,主要因为民主党派成员大多不是专职人员,因为要兼顾本职工作所以对参政议政的主动性不够,对参政议政的要点和关键把握不到位;三是民主监督力度不够,在部分领域流于形式,由于民主监督属于非权力性监督,所以在许多民主党派成员和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没有实际作用”的想法,认为民主监督的约束作用不强,导致缺乏监督的积极性。

(三)时代发展要求有待落实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从需求侧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化更高层次需要还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是我国发扬民主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发扬民主、扩大参与,提高制度效能,创新制度运行方式,推进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是时代赋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伟大使命,也是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从供给侧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导致社会各阶层利益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因为部分群体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就对不断畅通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进一步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维护稳定的功能提出更高要求。

(四)西方国家质疑攻击有待明辨回应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上有着本质差异,而且思想意识不同,这也就导致西方的一些敌对势力企图将我国用政治手段分裂,而分裂一个国家首先就是要将其政治体系摧毁,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也就成为这些不法势力攻击的首要目标,他们就是想摧毁我国的政党制度,从而通过政治渗透、文化渗透实现对我国政权的颠覆。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宣称我国政党制度是“一党专政”、“一党独大”,企图在中国推行“两党制”、“多党制”,[ 刘菊香.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趋势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6):13-17.]同时利用西方国家的话语优势和舆论优势,大肆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模式、西方政党制度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民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三、新时代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主体建设,巩固新型政党制度运行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对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关键。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于以一党为中心,多党共同执政,民主党派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多党共同合作、共同履行职责是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的基础,因此加强参政党建设至关重要。加强思想建设是关键,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加强理论学习,传承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明确使命和作用,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增强主体意识。加强政治建设至关重要,推动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建设,根据共同协商确定的范围进行成员吸收和队伍建设,保持各党派特色,发展组织,壮大队伍,吸纳高素质人士,加强成员教育培训,共同提升队伍数量与质量。完善政治制度是必要的,各民主党派应提出解决方案,总结经验,发现并改善制度缺陷,确保工作规范化,适应组织需要,推动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只有如此,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才能更好地发展,确保各党派有序运作,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稳定。

(二)推进制度化建设,保障新型政党制度治理效能

完善的机制设置和程序设计的落脚点是提高机制效率,这就必须推动制度化设计,通过机制倒逼来规范和制约工作流程,确保机制工作沿着预定的目标和方向前进。首先,一定要提高对我国新型政党体系的认知与掌握,提高中共和其他各民主党派对体系的把握水平,进一步增强对体系的理解与贯彻能力。同时,根据中国政党体系实际,总结工作经验、探寻成长规律,抓住体系基本框架以及各因素的关联与相互作用,从整体、全局性出发,推动体系框架构建,不断丰富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与形式,推进相关配套政策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完善新型政党制度运行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要将政治协商列入政府购买决策的流程,以规范政治协商的形式、完善并加强保障机制、创设轻松协和的磋商环境,以促进党派协商、政协协商程序化推进;二是逐步健全参政议政体系,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责任范围,以提高参政能力、畅通参政渠道、完善议政渠道、完善参加政务制度,以保证民主党派按照"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要求做到参政和议政的要点;最后是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最关键是要增强对民主党派的监督能力,以保障对民主党派监督权利,将民主监督精神落实到政治协商活动和参政议政行为之中,加强专门监察和对口监管,以保证民主监督成效。

结语

当今虽是盛世新时代,但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每个国家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因此我们应时刻秉持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的同时,不断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坚持法治保障、坚持实事求是的主要原则,不断加强制度主体建设,推进制度化建设,促进多党合作,提高我国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