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培养学生一题多解思维的实践策略
黄隆程
莆田第十中学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表明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搭建情境与项目式学习、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一题多解;核心素养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破除思维定势,提升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促成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数学核心素养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数学核心素养与之前的数学教学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分析、数学抽象等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合作式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方案,使之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
核心素养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与情感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原理以及解题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知识传授,给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推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借助数学知识,使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态度与情感方面,要求学生有合作意识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情感素养。
二、一题多解的优势
数学教学不止要教给学生题目解决方法,而且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题多解让原本的习题变得更加有趣多变而富有挑战性,把解题从机械求答案转变为创造性求思维的阶段,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于某种类型题目固定求解,有时候会让学生陷入疲惫而感到枯燥乏味,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现机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新奇与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题多解的数学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一题多解时,必须要跳出思维定势,转变之前的固定思维,跳出原本的解题框架,尝试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学生一题多解的过程,就是学生训练思维的过程。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学生还能够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技巧。[2]
(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题多解让学生的思想从之前求出正确答案到领悟数学思维转变。学生通过一题多解被引导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一题多解让学生面对问题时,将自己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变通,既加深理解与记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锻炼思维与能力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一题多解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三、教师教学方法策略
教师要培养学生一提多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创新教学方法。
(一)搭建情境与项目式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合理采用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构建自主的学习环境,主动地对数学概念、规律、结论进行分析与思考,使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数学知识从抽象转变为实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提升数学学习能力。[4]通过构建项目,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容易调动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发展。
(二)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
把教育与科技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其中最有利的一点就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构建知识体系。[5]教师借助人工智能进行教学,通过输入关键词的方法帮助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借助图像、表格、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圆锥等立体图形时,借助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更加轻松地学习抽象知识,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一题多解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一定要求,让学生先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与逻辑,才能在面对问题时灵活调用,达成一题多解的目标。
(三)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师进行一题多解的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馈是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评价从以往以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以过程为导向,注重学生在一题多解中的过程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教学重点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和学生一起探索题目求解的本质与规律。
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训练,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爱上数学,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 高考, 2024, (29)
[2]徐锡茂. 高中数学变式训练教学实效性策略分析[J]. 高考, 2024, (29)
[3]张靖. 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J]. 高考, 2024, (29)
[4]顾爱军. 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 (21):42-44.
[5]吴加火.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从初高中“代数运算”衔接的角度进行分析 [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