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
田振朋
黑龙江省五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传统现浇建筑工期冗长、资源浪费严重、扬尘噪声污染大,难以契合绿色、高效发展诉求。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组装,能大幅缩短工期、节能减排,契合建筑工业化、智能化转型大势,成为全球建筑领域焦点,我国亦将其视作产业升级突破口,全力推动前行。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通过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运输至现场进行装配安装的建筑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建筑效率,减少了现场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还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1.1技术特点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特点宛如一套精密“组合拳”,重塑建筑流程。设计标准化是基石,统一规格、模数,像乐高积木般规整,奠定大规模生产根基;生产工厂化则将构件制造“移师”车间,恒温恒湿、机械操控,精度达毫米级,构件从这里“走”向各地施工现场,一致性远超现浇。现场装配化让工地化身“组装车间”,大型塔吊、专业安装设备协作,工期大幅缩减。
主体装修机电一体化是亮点,水电管线、内装板材预装嵌入构件,随主体同步就位,减少二次施工干扰。全过程管理信息化靠BIM等技术托底,设计阶段,三维可视化让各方“所见即所得”,协同设计跨越时空障碍,碰撞检测预先揪出问题;施工时,实时追踪构件状态,精准调度,全方位保障项目高效、优质推进,还能降低资源损耗,契合环保理念。
1.2市场应用
当下,装配式建筑在全球建筑市场多点“开花”,凭借多元优势站稳脚跟。住宅领域,它为刚需“提速”,保障性住房批量采用,快节奏落成入住,缓解住房紧张;成本经规模效应、精准管控可控在合理区间,质量经工厂严检、现场规范安装有保障,百姓住得安心。
步入公共建筑范畴,学校、医院借力装配式迅速落地,开学、接诊不延误;体育馆、展览馆靠模块化设计大放异彩,灵活拼接、拆卸重组,适配不同赛事、展会需求。工业建筑里,厂房依生产流程定制模块,层高、跨度精准匹配设备布局,还能按需“扩容”,后期改造轻松,充分彰显装配式建筑灵活、高效特质,市场前景愈发广阔。
1.3面临的挑战
装配式建筑前行之路并非坦途,挑战如影随形。技术标准与规范“各自为政”首当其冲,不同地区“尺度”不一,构件跨区域难适配,产业链衔接“卡壳”,阻碍行业标准化流水线作业;企业研发、生产无所适从,增加额外成本。
运输与现场装配成本堪称“拦路虎”,预制构件超重超大,运输受限,特殊车辆、路线致费用飙升;吊装、拼接需专业设备、人才,人工成本水涨船高,压缩利润空间,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消费者层面,认知度、接受度亟待提升,对其抗震性、耐久性心存疑虑,购房、选项目时多持观望,市场需求拉动乏力,制约装配式建筑大规模普及,亟待多管齐下破局。
2.装配式建筑的未来趋势
2.1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在装配式建筑的未来蓝图里,技术创新无疑是那股强劲且关键的“硬核”驱动力,全方位重塑行业生态。BIM技术宛如智慧中枢,设计伊始,沉浸式三维建模,精准模拟各专业碰撞,揪出隐藏问题,优化空间布局;生产环节,对接智能工厂系统,依据海量数据精准调控设备参数,让构件瑕疵近乎绝迹。施工阶段,物联网大显身手,传感器遍布构件,实时回传位置、受力信息,实现智能调度,高效装配。运维期,大数据深度挖掘设备运行规律,故障预警、养护计划自动生成。
与此同时,应用场景呈爆发式拓展。从温馨住宅迈向恢弘体育馆、灵动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领域,契合其复杂功能与美学需求;工业厂房借助装配式,随企业扩张、工艺更迭灵活调整布局。多元需求交织碰撞,催生出一片浩瀚市场,持续解锁装配式建筑无限潜能,引领行业迈向高阶发展之路。
2.2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置身全球绿色发展汹涌浪潮,装配式建筑勇立潮头,坚定扛起低碳环保大旗,全方位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生产端率先发力,摒弃传统高耗能材料,大量采用可降解、可回收原料,大幅削减水泥、钢材用量,从源头降低碳排放;车间内,先进工艺循环用水、节能用电,资源利用效率飙升。施工现场,智能化设备严控扬尘、降噪,喷淋系统依环境数据精准启停,打造绿色工地范本。
投入使用后,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太阳能光伏板集成装配,冬暖夏凉,能耗相较传统建筑锐减30%。凭借这一显著绿色优势,强势倒逼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促使建筑行业向绿色循环经济加速转型,让可持续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切落地的美好实景。
2.3标准化与模数化
随着装配式建筑市场版图持续扩容,标准化当之无愧成为行业稳健前行的坚固“基石”。在统一严苛的设计准则引领下,构件尺寸整齐划一、接口精准匹配,通用性、互换性极强,施工现场秒变高效“积木搭建场”,工人熟练拼接,工期大幅缩短;运输时,无需特制繁杂包装,仓储环节占地锐减、成本骤降。
而模数化则是解锁装配式建筑进阶发展的关键“密码”。依循科学模数体系精准敲定构件规格,生产线依此系列化产出,规模效应尽显,成本顺势降低15%以上。既能适配欧式、中式等多元建筑风格,满足个性化审美;又利于企业批量采购原材料、组织流水生产,于全球激烈竞争格局中,凭低成本、高质量两大“利器”脱颖而出,赢得广阔市场份额。
2.4国际化拓展与合作
在全球化浪潮澎湃翻涌的当下,“一带一路”战略宛如一阵强劲东风,为装配式建筑的国际化征程扬起希望之帆。怀揣着无畏勇气与勃勃雄心,装配式建筑毅然决然地踏上国际建筑大舞台,投身于全球竞争的热潮之中,志在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方面,积极与欧美顶尖建筑企业构建深度合作联盟,虔诚对标国际行业前沿水准。大力引进世界领先的抗震技术,植入本土建筑基因,革新陈旧连接工艺,精准补齐过往技术短板;同时,选派业内精英团队奔赴国际重大基建项目前线,带去成熟、高效的构件生产流程以及装配方案,用亮眼成果彰显“中国建造”的雄厚实力与专业风范。
另一方面,顺势布局海外产业,巧妙选址设厂,深度融入当地市场肌理。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就近招工,吸纳熟悉当地环境与建筑习惯的劳动力,巧妙破解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达成降本增效的目标。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全球建筑人才,将多元文化创意灵感融入设计,匠心打造契合各国风土民情的装配式建筑精品。国际舞台机遇无限,装配式建筑凭卓越实力不断拓宽海外版图,积攒宝贵经验回流国内,助推产业升级,奏响全球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激昂最强音。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乘政策东风、凭技术革新,在我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前景向好。虽现成本、人才、标准化难题,但随着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浪潮席卷,产业协同升级,有望逐一攻克。未来,装配式建筑必将重塑建筑产业格局,引领行业迈向高效、绿色、智能新时代,助力建筑强国梦圆。
参考文献
[1]周鹏.探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商情.2023(21):149-152
[2]田静.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科技与创新.2024(19):120-122,125
[3]蒙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瓶颈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4(10):0081-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