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探析
李延朋
130126198309220031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数量与体量呈直线增长。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如果选用施工技术不合理,将会影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其中,沉降是市政道路桥梁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基于此,文章探究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沉降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沉降的原因与危害,阐述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并提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推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沉降;路基路面;施工
0引言
市政道路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出行关系密切,关系着城市发展。因此,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质量问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和城市发展。由于城市汽车数量增多、运输量增大,沉降已成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如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异导致跳车问题,进而产生更严重的行车安全隐患。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导致沉降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以保证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为提升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奠定基础。
1 市政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及危害
1.1 市政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随着车辆荷载增加,市政道路桥梁的路基路面容易出现沉降问题,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时,影响市政道路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缩短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市政道路桥梁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的原因:一是桥头地基处理不当。相关研究表明,部分施工单位施工前,未深入调查施工区域环境和地质条件,致使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不合理,无法达到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标准。二是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对地基软土层的研究较浅,没有妥善处理地基中的软土层,进而导致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出现沉降现象。三是基本机理变形。路堤变形和台背地基变形统称为基本机理变形。路堤变形主要是受施工地形因素影响,致使压实度与土方含水量无法达到建设标准,进而在后续运行中出现沉降现象。台背地基变形主要是因地基土壤空隙较大,地基强度不足,导致台背地基出现大面积变形的情况。四是路基渗水、排水性能下降。因城市发展需求,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直线增长,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排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管设计有误,无法在短期内排出大量积水,导致路基路面长时间浸泡在积水中,影响了市政道路桥梁结构的稳定性,缩短了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年限。
1.2 市政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的危害
市政道路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推动城市发展与进步的关键。若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质量问题,势必会影响城市发展。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把控质量,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若市政道路桥梁出现沉降,路面会出现裂纹、凹凸不平等情况,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跳车现象,不仅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凹凸不平的路面会加剧车辆轮胎磨损,导致桥头跳车。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沉降段多发生在道路与桥梁交界处,这些区域出现跳车现象不仅会影响车辆本身,还会影响市政道路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缩短市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 地基处理技术
大部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区域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多由软弱土层和砂石土等组成,如不能有效处理,将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沉降段施工时,施工单位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达到施工要求。目前,市政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换填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强夯法和表层处理法。第一,换填法。换填法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软土路基处理中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主要是将路基中的软土挖出,回填性能更稳定的砂石,以提升路基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软土路基处理时,施工单位必须全面了解软土层的相关情况,为确定关键参数提供依据,如含水量、压实度等。第二,高压喷射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主要是利用钻机将带有特制喷头的注浆管下放到预定位置,通过高压泥浆泵喷射浆液,破坏原有土体结构,在离心力和冲击力等的作用下,混合土粒与浆液。浆液凝固后,软土内形成固结体,进而改善地基的承载力。第三,强夯法。强夯法主要是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在重力作用下夯击软土地基,进而提升地基的强度。
2.2 搭板施工
搭板通常搁置在桥台与填土间,主要作用是防止桥端连接部分沉降。若搭板设置不合理,容易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出现沉降现象。施工人员在设置搭板时,必须保证搭板与路基连接的平顺度,并严格把控搭板高度,确保搭板顶面标高与路基顶面平行,进而达到路基与桥梁过渡标准。通常情况下,搭板长度由地质条件和台后填土高度共同决定。搭板与桥台连接应注意以下4点:第一,设置锚栓。搭板施工要保证锚栓设置的合理性,以免出现纵向滑动,做好桥台与搭板连接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可以钢筋为辅助。在应用钢筋时注意钢筋间的距离,以75~80cm最佳。若施工中出现垂直锚栓问题,会影响搭板与牛腿。因此,施工人员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水平拉杆或限制位移等,第二,设置支座。在设置支座前,应在搭板台层下铺设厚度为1~2cm的油毡垫层。支座与支座间保持80cm的间距。第三,设置倒角。倒角一般设置在台端边缘与牛腿边缘,可有效避免搭板移动,保证路面路基的施工质量。第四,选择填缝材料。施工单位选择填缝材料时要结合施工标准,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市政道路桥梁投入使用后因雨水渗入导致路面损坏。
2.3 台后填筑施工
台后填筑施工作为市政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政道路桥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施工前施工单位需全面勘察施工区域,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勘察数据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同时施工方案中应尽可能体现施工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定作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降低路基路面沉降的发生率。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易出现沉降现象,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市政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研究,在熟练掌握施工技术要点的同时,全面勘察施工现场,提升市政道路桥梁沉降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景铭.市政道路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究[J].散装水泥,2023(06):95-97.
[2]黄启垣.基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22):127-129.
[3]芦斐,蔡文辉.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1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