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GIS就位合格率监理管控水平的相关研究

作者

白晓阳

广州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省市:广东省广州市;邮编:510000

摘要:本文针对 GIS 就位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深入探讨提升其就位合格率的监理管控措施。通过严格审核施工方案、优化技术手段以及对关键操作的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旨在实现 GIS 安全运输就位合格率达 100%,避免冲击记录仪超标等问题,同时遏制杜绝类及严禁类生产安全事故,为电力工程中 GIS 设备的安装提供有效的监理管控方法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GIS;就位合格率;监理管控

引言:在电力工程建设中,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就位安装是关键环节之一。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如运输困难、就位难度大、容易产生冲击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监理管控,提升 GIS 就位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GIS就位合格率监理管控水平的难点

1.1运输安全与设备保护问题

运输GIS设备时,缺少刹车装置可能导致速度失控,设备因惯性大难以及时制动,可能与物体碰撞,造成损坏和安全风险。急刹车还可能使设备内部结构受损,影响性能和合格率。不明确的运输路线和高差变化增加了设备失衡和损坏的风险,若未采取防护措施,GIS设备运输过程中易受损,影响就位合格率。

1.2施工技术方案相关问题

台阶对GIS设备运输构成重大威胁,可能导致外壳损坏和内部元件震动受损。它们还妨碍运输工具通行,增加运输难度和时间,降低效率。运输过程中,设备可能遭受各种冲击力,若无适当缓冲,这些力将损害内部精密元件,影响设备性能和寿命。设备在高差处易倾斜或滑移,增加操作难度,可能损坏外壳和连接部件,影响安装精度和运行稳定性。

GIS设备过重可能引起地面下陷和设备损坏,影响安装精度。使用钢板垫层可分散重量,防止地面下陷,确保设备安全。未采取措施会增加损坏和安装不准确的风险。施工现场需合适的斜坡平台,否则设备难以运输,可能需多次调整方法并采取安全措施。自制平台若未进行力学验算,可能无法承受设备重量,导致设备掉落和安全问题。传统运输方式难以精确控制设备移动,易造成设备晃动和碰撞,影响性能和安装质量,且安全性低。

1.3关键操作要点相关问题

不当选择千斤顶受力点可能导致GIS设备变形,引发密封和电气连接问题,降低设备可靠性和寿命。错误的受力点可能导致千斤顶滑落和设备下沉,增加施工成本和时间。地面发力点固定不当可能导致千斤顶移动或松动,引发安全事故和影响设备就位准确性。不合适的地面发力点设置会影响千斤顶使用效果和设备就位操作。GIS设备与地面摩擦力过大,会增加操作难度,导致设备磨损和就位不准确,影响安装质量和效率。多个千斤顶加力不协调或操作人员配合不佳,会使设备偏离预定轨迹,影响安装质量和性能,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报废,增加工程成本和延误工期。

二、提升GIS就位合格率监理管控水平主要措施

2.1严格审核施工方案

针对钢管滚动运输,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配备完整的刹车装置。这有助于在运输过程中及时控制设备的移动速度和停止位置,防止因惯性或意外情况导致设备碰撞、滑落等安全事故,同时也能避免因急刹车对设备造成的冲击损坏。

细化现场场地勘察交底工作,施工单位需明确具体运输路线的详细路径情况,包括高差和材质等信息。监理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前评估运输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如在高差较大的路段采取特殊的缓冲或牵引措施,根据不同材质的路面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保护措施,确保运输过程中 GIS 设备的稳定性。

2.2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采用实心三角△支撑消除台阶,将其变为斜坡。这种方式可以使 GIS 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平稳过渡,减少因台阶造成的颠簸和冲击,降低设备损坏的风险,同时也便于运输工具的通行,提高运输效率。

增加质量更好的胶垫缓冲层,有效避免冲击过大。在设备与运输工具或支撑结构的接触部位设置优质胶垫,能够吸收运输和就位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冲击力,保护设备内部的精密元件不受损坏,确保设备的性能不受影响。在现场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用后植筋后浇筑更高标号混凝土的方式将高差变为斜坡,且不破坏原来的高差。这样既可以满足 GIS 设备运输和就位的平稳性要求,又能保证原有场地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改造场地对周边设施造成不利影响。铺垫钢板以消除斜坡,增加地面支撑力,本方式作为辅助措施也是很有必要性的。

在不改变原来设计的前提下,自制符合现场的斜坡运输平台(钢制平台),如 1:5 放坡的钢制构架,并附力学报告验算书,明确 GIS 本体的最大重量,确保平台的可用性。这种定制的平台可以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和设备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为 GIS 设备的运输和就位提供可靠的通道。

改变运输方式,采用主变运输转运的方式,使用专用枕木、液压机、千斤顶、导轨配合运输。专用枕木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和缓冲,液压机和千斤顶能够精确控制设备的升降和平移,导轨则确保设备按照预定的路线移动,这种组合方式可以提高运输的精度和安全性,减少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和碰撞。

2.3关键操作要点

在 GIS 底盘钢构件上准确选择千斤顶受力点,确保受力均匀且能够有效支撑设备重量,避免因受力点选择不当导致设备局部变形或损坏。对于地面发力点,可采用烧焊加钢板、植筋、膨胀螺丝或借用可靠的永久建筑等方式放置千斤顶底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千斤顶底座牢固稳定,在施加力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或松动。对 GIS 与地面接触位置(多为预埋槽钢)进行适当润滑,减小摩擦力。这有助于设备在平移或转身过程中更加顺畅地移动,减少因摩擦力过大导致的设备卡顿或损坏,同时也能降低对设备和地面的磨损。

多个千斤顶缓慢加力并互相配合实现设备转身 / 位移。操作人员需要密切协作,根据设备的移动情况及时调整各个千斤顶的受力大小和方向,确保设备按照预定的轨迹和姿态进行移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碰撞或损坏。

三、案例分析 - 220kV化龙变电站 110kV GIS 室

3.1困难及现状描述

GIS 天车无法到达最边缘扩建的 GIS 正上方位置,无法采用天车吊装,导致 GIS 就位困难。设备自重超过 12 吨,人工转运时设备笨重,转身困难,难以借助钢管、钢棒、多轮组坦克车等常规工具实现位移。设备不吊装在最后卸力时(从钢管 / 钢棒 / 多轮组坦克车下降至地面)会不可避免产生硬冲击,操作不当可能导致 GIS 冲击记录仪数据超过 3g,影响设备性能和就位质量。

3.2解决方案

找到千斤顶的发力点(底座支撑点),利用最边缘的墙壁踢脚线位置作为千斤顶底座位置(需加枕木作保护和调整基础);同时人工烧焊加装竖立的槽钢作为另一个发力点,确保千斤顶有足够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确定设备的受力点,如化龙站 GIS 设备以设备底座槽钢作为受力点,保证在施加力的过程中设备受力合理。清理干净设备要滑动接触的槽钢位置,并适当添加黄油 / 凡士林作为润滑,减小摩擦力,使设备能够顺利移动。千斤顶轮流密切配合(慢速),操作人员根据设备的移动情况精确控制每个千斤顶的受力,实现设备的平稳转身和位移,最终GIS就位成功,冲击记录仪数据显示达标。

结束语:在电力工程建设中,GIS 设备的就位安装至关重要。通过严格审核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把握关键操作要点,这些措施为确保 GIS 设备的安全运输和准确就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化龙站 110kV GIS 室的案例中,看到了面对实际困难时,通过合理选择发力点、确定受力点、减小摩擦力以及密切配合操作千斤顶等方法,成功解决了 GIS 就位难题。未来,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应继续重视 GIS 设备的安装质量,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监理管控措施及改进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爱国.电力系统中变电站GIS设备安装与调试[J].电站系统工程,2024,40(04):77-78+82.

[2]谌乐勇.电力系统中变电站GIS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C]//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全国绿色数智电力设备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会论文集(一)。广西建宁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2024:3.

[3]张卓龙.探究变电站电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J].自动化应用,2023,64(0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