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儿童国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赵顼

天津市南开区少年宫

内容摘要:儿童特定的年龄段,对客观事物有着独特的观察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儿童国画简单纯质朴、稚拙可爱,不大讲究技巧和形式。儿童国画的教育,可以从国画的写意画先入手。儿童国画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引导,通过反复示范,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进行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儿童学习国画的难度,相对成年人要大,但可以选择行之有效的适应儿童的方法。应该选择儿童熟悉、感兴趣的题材,将复杂的技法简化,以便使儿童易于掌握。就具体的操作方式而言,可以先让他们画写意,从实践到理论,引导入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再考虑成体系的绘画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鼓励他们个性的表达。

关键词:儿童国画;个性表达;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改进措施

一、儿童国画及其教学特点

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儿童画属于国画的一个特殊品种,自然也具备国画的属性。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包括勾线、点染、渲染和运笔等。其中勾线是绘画的基础,可以帮助儿童掌握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点染和渲染,则是表现光影和层次的技法,可以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运笔是毛笔在纸上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线条粗细的变化以及干湿程度等,表达不同的艺术效果。儿童学习国画,可以从模仿学起,同时也要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儿童特定的年龄,对客观事物有独特的观察方式。这个群体有强烈的主观感受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就绘画而言,儿童笔下的世界,作品简单纯质朴,天真烂漫、稚拙可爱。儿童国画是比较简单的国画,作品不大讲究技巧和形式,教师主要还是训练他们用毛笔、宣纸、墨汁,进行基础知识和艺术想象力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儿童还小,学习国画的难度相对成年人要大。儿童学画,肯定要比成年人难度大些,但可以选择行之有效的适应儿童的方法。

对儿童进行国画教学,应选择通俗易懂、简练易学的内容作教材。儿童虽小,但他们有自己的所好。他们大都喜欢画小动物,或一些水果、蔬菜。儿童教学,要用通俗简单易学的教材,而不能用成人的那套山水、花鸟、人物等技法。对于儿童国画的教学,不能一味要求孩子画梅、兰、竹、菊等。这样不仅会扼杀了儿童的绘画兴趣,也难以让他们掌握国画的绘画技巧,体会不到国画的乐趣。儿童学国画,教学中不要上来就讲什么晦涩难懂的“体系”。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也许根本不清楚什么叫“体系”。应培养他们对于绘画的兴趣,具体操作而言,先让他们画写意,只要喜欢画就行。当然也不是胡涂乱抹,而是引导入门,从实践到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考虑成体系的教学,这就是循序渐进。可以从绘画中,筛选出一些儿童喜欢的画卷作为教材,然后对所选教材从步骤、运用方法及墨色配置等方面,进行个案解剖。儿童国画的教育,应侧重于引导儿童学会执笔悬腕,画出流畅的线条。在绘画中,体会国画特有的色墨交融的奇妙。可以从国画写意画入手,引导儿童自由创作,感受墨色与宣纸相融合带来的快乐。

随着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力等。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国画的学习过程相对较难,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存在一些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儿童国画教学,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文化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儿童国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为儿童国画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很有现实意义。

二、儿童国画教学的现状

随着“80后”“90后”育儿理念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儿童成为消费细分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儿童消费向多元细分方向拓展。图书消费、出行消费、用品消费等相关领域,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儿童绘画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儿童的艺术教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儿童国画教学,现阶段主要有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线上机构凭借着低成本、便捷性等优势,迅速抢占了市场的份额。同时,传统线下培训机构,也在积极利用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用户体验。此外,一些综合型教育集团,也跨界进入绘画培训领域,通过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逐渐被引入到儿童绘画教育中,为儿童带来更为丰富多彩的绘画体验。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三、儿童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国画讲究的是笔墨功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笔法、墨色和绘画技巧,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儿童手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儿童国画教学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通过反复示范和个别辅导,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笔法和墨色运用。然而,由于儿童手部肌肉发育尚未成熟,掌握毛笔的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虽然国画强调创新和个性,但其绘画方式和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果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模仿和重复,可能会限制其创造力的发挥。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传统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这导致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难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国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儿童在年龄较小的时候,对这些方面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国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儿童,了解传统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然而,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国画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绘画形式和艺术门类相比,其社交功能可能较为有限。儿童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可能会缺乏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这导致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降低国画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

教师应选择儿童熟悉、感兴趣的题材,如水果、蔬菜、小动物等,引导儿童去观察生活并发现美。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物品,使儿童感受到国画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幼儿园国画启蒙》教材中,教师通过让儿童描绘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2 、简化技法教学

教师应将复杂的技法简化,使儿童易于掌握。如在教授笔法时,教师可以设计简单易学的笔法动作,如横、竖、撇、捺等,让儿童反复练习。在教授墨色运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了解墨色浓淡与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儿童感受不同墨色带来的画面效果。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游戏式、合作式、问卷式等,吸引儿童参与到绘画活动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国画。如在《动物世界》国画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国画作品,引导儿童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儿童进行互动游戏,如“猜动物”“画动物”等,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绘画技能。

4、注重创造力培养,鼓励个性表达

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的个性表达。教师应鼓励儿童自由创作,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绘画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