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田间水肥管理对水稻伤呼吸的抑制作用及碳效应

作者

翁烨阳

杭州余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311115

摘要: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和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和生理过程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其中,伤呼吸作为一种在植物受到伤害或胁迫时发生的生理现象,会消耗大量的光合产物,降低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因此,如何有效抑制水稻的伤呼吸,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成为了当前水稻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田间水肥管理;水稻;伤呼吸;抑制作用;碳效应

引言

田间水肥管理是水稻生产过程中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对稻田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还可以通过优化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减少稻田CH4排放,实现碳减排的目标。

1田间水肥管理对水稻呼吸的抑制作用

1.1优化施肥对水稻呼吸的抑制作用

合理施肥能有效抑制水稻呼吸。适量的氮肥供应,可避免水稻因氮素过多而徒长,使植株生长健壮,呼吸作用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合理配比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减少因养分不足或失衡导致的呼吸增强。此外,精准施肥还能避免肥料浪费和土壤环境恶化,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抑制不必要的呼吸消耗,保障水稻生长和产量。

1.2科学灌溉对水稻呼吸的抑制作用

科学的灌溉方式对水稻呼吸有显著抑制效果。适度的水分供应能维持水稻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呼吸异常。例如,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既能保证水稻生长所需水分,又能促进根系生长和通气,降低根系呼吸强度。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可防止水稻长期处于渍水或干旱状态,减少因缺氧或水分胁迫导致的呼吸速率上升,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产物积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1.3调控施肥时期对水稻呼吸的抑制作用

施肥时期的合理调控对抑制水稻呼吸至关重要。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植株生长过旺,呼吸作用过强消耗过多光合产物。到了生长中后期,根据水稻生长状况适时补充适量肥料,如增施钾肥,可增强水稻的抗逆性,使植株生理功能稳定,呼吸速率保持平稳。合理安排施肥时期,能使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都维持相对适宜的呼吸水平,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转运,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田间水肥管理对稻田碳效应的影响

2.1水分管理对稻田碳效应的影响

水分管理是影响稻田CH4排放的关键因素。稻田中的水分状况直接决定了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从而影响CH4的产生和排放。持续淹水条件下,土壤处于极端厌氧状态,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生长和CH4的产生。因此,通过优化水分管理,如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或晒田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破坏厌氧环境,从而抑制CH4的产生。干湿交替灌溉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措施。在灌溉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干湿交替灌溉能显著改善稻田通气状况,破坏厌氧条件,显著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此外,干湿交替灌溉还能节省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好氧灌溉技术,就是基于干湿交替灌溉的原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稻田水量,形成的浅、干、湿灵活调节的稻田CH4低排放的水分管理模式。

2.2肥料管理对稻田碳效应的影响

肥料管理同样对稻田碳效应产生重要影响。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不仅会导致养分浪费,还可能增加稻田的碳排放。有机肥的施用可以直接为产甲烷菌提供丰富的底物,加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为CH4的产生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合理施用肥料,减少有机肥的施用量,特别是新鲜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是降低稻田CH4排放的有效措施。此外,氮肥的种类和用量也会影响稻田碳效应。氮肥可以直接为硝化反硝化作用提供底物,进而影响土壤中的氧化还原状态和CH4产生。因此,优化氮肥种类和用量,如采用控释氮肥或硝化抑制剂等新型氮肥,可以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浪费,降低稻田的碳排放。

3田间水肥管理的优化策略

3.1精准施肥策略

精准施肥是优化田间水肥管理的关键。要依据土壤肥力状况、水稻品种特性及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制定个性化施肥方案。通过土壤检测,明确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按需补充肥料。例如,在水稻生长前期,适量施用氮肥促进秧苗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和籽粒饱满度。同时,采用先进的施肥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缓控释肥的应用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确保水稻生长有充足且均衡的养分供应。

3.2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在水稻生长及田间碳效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水稻各生长时期对水分需求各异,科学的灌溉制度需据此制定。分蘖期保持浅水层,能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的水分与氧气条件,促进分蘖发生,增加有效穗数。孕穗期是水稻对水分敏感的时期,增加灌溉量可保障幼穗分化,防止因缺水导致小花败育。灌浆期干湿交替,能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养分吸收和籽粒充实。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的推广意义重大。它们可精准控制灌溉量,使水分均匀分布,减少水分浪费和深层渗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避免过度灌溉引发的土壤积水、养分流失,以及干旱胁迫造成的生长受阻等问题,为水稻生长营造适宜的水分环境,助力高产。

3.3水肥耦合

水肥耦合是实现田间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肥料与水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水稻生长。在实际操作中,需依据土壤水分状况灵活调整施肥量与施肥时间。比如,土壤水分充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满足水稻快速生长的需求;反之则减少施肥,防止肥料流失。施肥后适时灌溉,能促使肥料快速溶解,利于养分向根系运输,显著提高肥料吸收效率。通过建立精准的水肥耦合模型,对不同水肥组合下水稻生长和产量进行定量分析。找到最佳耦合方案后,就能以最少的水肥投入,实现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水稻生长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4有机无机肥配施

有机无机肥配施是优化田间施肥的有效途径。有机肥富含多种养分和大量有益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无机肥则能快速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将两者合理搭配施用,既能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又能改良土壤环境。例如,在基肥中增加有机肥的比例,为水稻生长提供长效养分;在追肥时适量补充无机肥,满足水稻生长关键期的养分需求。这种配施策略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实现水稻高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间水肥管理对水稻伤呼吸的抑制作用及碳效应显著。合理的水肥管理策略能有效抑制水稻伤呼吸,减少光合产物的无效消耗,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升。同时,优化的水肥管理有助于调节稻田碳循环,增加碳固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以实现水稻高产、优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敏.水稻种植分阶段田间管理技术分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03):34-36.

[2]杨俊.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浅析[J].种子科技,2024,42(02):131-133.

[3]刘超平,陈田贵,林秀英.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7):39-41.

[4]韦金安.水稻栽培过程中稳产提质理念与田间管理手段的融合[J].南方农业,2021,15(14):41-42+45.

[5]汪月琴.浅谈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0.